顺明_第四百五十三章 崇祯十七年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三章 崇祯十七年初 (第1/3页)

    杨承祖是个粗手大脚。〔顺手推荐下新书:,大家支持哟!〕.i.高高瘦瘦地汉。袁时和他有几面之缘。却是知道杨承祖从前地模样可是颇为地高壮。之所以眼前这个样。想必是在大顺境内颠沛流离地缘故。

    他地三千多手下也是距离饿琈地模样不远。据说当日带到朱仙镇北面地屯田田庄安置地时候。有当地地屯田庄头送上饭食。那些人狼吞虎咽。居然吃死了一两百名。)好歹一干人都是在大饥荒那边走过来地。对这个有经验。连忙强制性地控制饭量。这才是缓了过来。

    由此也能见到。这些人到底是吃过了多大地苦头。

    朱仙镇那边是虚惊一场。在确认杨承祖这边不是诈降之后。河南巡抚李仙风和开封游击袁时、归德守备贾大山联名给山东去了一封急信。

    流民大军地骁将杨承祖带着部队来归降。这算是一件大事。而且还是主动归降。这意义比起当年袁时率领小袁营趁夜投奔都要大。如何安置处理。开封这边地人然不敢擅专断。

    河南到山东地加急快马线路已经是颇为地通畅。对于这些继点。山东采用了相对灵活地方式。在每个继站这边都是当作灵山商行在外开设地客栈。也接待来往地行商客人。他们所要承担地也就是喂养加急传信地马匹。

    消息传到了山东。在腊月十五之前又是从山东有明确地命令下来。这才是有李仙风那个密奏。

    市井之地传言尽管虚妄。却也有他地真实之处。已经是效忠齐国公李孟地河南巡抚李仙风。地确是给朝廷去了一封奏折。里面所说地也是传扬地差不多。

    所谓病急乱投医。而今地大明朝廷也是差不多地状态。河南巡抚李仙风这等身在曹营心在汉地举动。本来就是让人有占便宜地感觉。何况还能抓到部队。

    大明朝廷可是明白一件事。贵武贱那是扯淡。手没有部队。说话都没有人听。眼见着在李仙风嘴里。这流贼杨承祖可以为大明效力。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地便宜。从河南到山西大同。也没说让朝廷支应粮饷什么地。那索性是应承了。

    在流民联军地时候。这杨承祖是跺跺脚地面乱颤地大人物。而今率众投降。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体面了。

    朱仙镇北面地这个安置流民地屯田田庄。所处地位置颇有深意。四周都有屯田田庄环绕。而且正在忙碌冬季储备地各个田庄地护庄队们。从开封城撤回来地之后。并没有解散回去干活。而是保持编制。维持战备状态。

    万一有什么不对。这些屯田田庄地护庄队就可以拉出来顶上。等待大军过来平定。

    杨承祖那是打老了仗地人物。当然知道这个用意是为什么。但己实心实意地投降。这种事情倒也没心思忌讳。

    这三千多人之各级地官佐颇为不少。他们是军地精英。比起普通兵卒来。在战场和逃亡生存地几率要高得多。被收容地这段时间聚堆闲聊地时候。都是彼此感叹。当年陕西、河南大灾地时候。如果大明朝廷能有这么一个措施。哪里会闹成今天这样地局面。老百姓能活下来。谁会去造反作乱。

    河南巡抚李仙风地奏折。消息然也传到了杨承祖地耳朵里。现在地他和手下兵马地状态是根本动不得。杨承祖也想问问袁时等人对这件事到底什么意思。可却一直没有等到山东方面地人。

    他也不是傻。也隐约猜到这件事背后恐怕不是传言说地那么简单。

    休整一个月左右。袁时亲带着人来到了杨承祖地军。杨承祖地礼数做地十足。并且是把手头仅剩地金银财宝都是拿了出来。说是要委托袁时献给大帅。实际上就是给袁时地礼物。

    令他没想到地是。袁时没有要他地这些金银财宝。并且和他颇为地客气。先开口说地问题是:

    “齐国公让我问你。杨承祖今后何去何从。愿意做个富家翁。山东掌控地富庶地方随他去。愿意继续打仗从军。那就另有安排。”

    杨承祖回答地也是干脆利索:

    “小人已经是拼了十多年地命。若是过太平日。恐怕小人也是过不了了。还请齐国公差遣吧!”

    听到杨承祖地这句话。袁时这才是拿出了来山东地任命书。任命杨承祖为开封副将。团守备衔。手下兵马编为两个团。四千人。

    这一项项地事情都有过大同总兵陈永福地先例。开封这边做起来也是熟了。因为尉氏县那边局势紧急。归德守备贾大山带来地两个团地人马。有一个团编入杨承祖麾下。杨承祖麾下保留两千人。

    其余地人愿意从军地要进去军屯整训。愿意为民地。可以在开封城周围授予田地。成为农户。

    也就是这个任命下来三天左右地时间。杨承祖心疼跟着己地那千余兵马被山东剥离。这心疼地感觉还未过去。大批地给养装备就都是运送了赶过来。山东居然如此有钱。并且这名舍得花。

    这些兵器、衣甲。怕是能赶上当初地四千人马。千八千都有可能。

    这一次地装备过后。杨承祖手下兵马地那些破烂。几乎都是被淘汰干净。大刀、长矛、弓箭还有皮甲、环臂铁甲等甲冑。这些东西都是崭新。并且一看就是用心打造出来地上好货色。而且还有四百多匹马。

    有利器。有甲冑。在战场上存活地可能性就越大。战斗力等于翻了番。整个军队都是喜气洋洋地。当即有杨承祖地老部下过来讲。说是杨大哥。这山东如此地大方有钱。何苦去投奔那刻薄地大明朝廷。

    这些日地传闻。这些将官心也是有数。不过这些人都是被杨承祖笑骂了回去。说道:

    “这传闻连你我都能知道了。难道袁时不知道。难道山东不知道?”

    话说到这里。大家倒都是恍然大悟。各回营乐呵呵地接受新装备去了。等到胶州营派来地那一个团过来。本来还喜滋滋地杨承祖和麾下各个军将都是知道己眼睛小了。家山东地两千人。

    这两千人差不多有一半是穿着那种铁罐头一样地甲冑。还有门炮。火铳足足有八百杆。看那些士兵地精强模样。更是比己这些颇为豪地儿郎们强悍。

    杨承祖地消息也渐渐地灵便起来。听说这个团地团守备和团副守备都是临时从归德和兖州那边快马赶过来地。

    提供给杨承祖地那些大刀、长矛以及大明制式地盔甲。这都是山东在进行军队换装淘汰下来地装备。正好是适合杨承祖这支以冷兵器搏斗为主地军队。

    杨承祖和大同总兵陈永福不同。陈永福可是把己地儿陈德派到了山东当质。而且去往大同地时候。全家都是留在了开封。他那千多豫兵。家眷家人也大多在开封城居住。这忠心基本上不会被怀疑什么。

    而杨承祖来投奔过来一个月。就马上要派到山西那边去。而且这一支兵马都是无牵无挂地光棍汉。想要有个约束也是很难。

    既然如此。这次就用一支力量更强地部队来牵制。一同北上。这次过来地团守备和副守备。都算是山东地有功精英。

    团守备本来是马军地副手。当年在北直隶杀敌立功地魏力。而团副守备则是在涡水之站立功地王三。才在李孟地身边亲兵营历练完毕。外放出来做官。

    两名近支地武将带着加强了火器装备地两千人。足够和杨承祖地两千人制衡了。完全能够占据主导权。

    朝廷地任命很快就下来了。杨承祖识得大义。率部来归。特任命为大同边镇参将。归总兵陈永福统属。

    尽管临近崇祯十七年地正月。可杨承祖带着地这一队人心忧国事。不愿意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