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细说教悟定慧不二 (第2/2页)
世间的时候才会有的。‘戒’也不是指戒律或者持戒,而是‘戒续清净’。对于见道位以上,出世间的胜者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持戒’不‘持戒’了,因为‘续清净’故。打个比方,比如那些吸食毒品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是需要‘戒毒’的,这个‘戒’他们必须持,才有可能摆脱毒品。但是,对于我们不吸毒的人来说,就不需要‘戒毒’了嘛,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吸毒的‘瘾’,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续’是清净的。刚才大家所提到的五戒十善,乃至於菩萨戒、密宗戒等都是一般的道理,对于成就者来说,特别是二地以上的菩萨,连睡梦中都不会‘犯戒’,所以说二地菩萨是‘戒律彼岸’。而对于我们未成就的凡夫,因为还有贪嗔痴的烦恼,是不可能‘戒续清净’的,所以才要‘持戒’。由此可知,‘持戒’与‘戒续清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而戒定慧的戒一定是指‘戒续清净’而非是指‘戒学’或‘持戒’。因为前面还有‘闻思修’啊,‘闻’就是听闻教法,即佛法要义的讲解、戒学、定学、慧学的讲解等等,全部都在‘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吗?再来说‘闻思修’的‘思和修’,第一步听闻正确的教理之后,我们就要‘思维决定’,然后‘依教奉行、精进实修’,这个时候的‘修’,才叫做‘持戒’、‘护戒’。如果说,后面‘戒定慧’的‘戒’,又是在讲戒学和持戒的话,那跟前面岂不是都重复了吗?故说‘闻思修’是因,‘戒定慧’是果,这个果,即出世间的‘道果’。而不是现在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戒定慧’就是指戒学定学和慧学。也正因为如此,才说闻思修是‘教’,而戒定慧则是‘证’,这里的‘证’,也不是一般以为的‘修证’之过程,而实际是指‘证悟空性’得到出世间的那个道果。所以,如今至尊法王将惯常使用的‘教证’,改为‘语悟’,所谓‘语’就是指‘教导与修持的过程’,而‘悟’则是指‘证悟空性’。根据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那些,就知道实际以‘语悟’二字来表述却是更加精准的,不容易产生歧义。所以说,诸经典仅从字面上理解,是猜不到佛的‘密义’的。像这样的教理,如果没有上师的详细讲解,我们怎么可能想得明白呢?”
说罢,却听冯立程点头接话道:“是的。郭老师说得对。再来说‘戒定慧’的定与慧,即奢摩他和比巴萨那。所谓定不离慧、慧不离定,定慧不二,乃至于三摩地的境界,也皆是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的。至于还未出世间的时候,我们所修持的定和慧,即所谓的‘止观双运’,实际只是一个揣摩观修的过程,而不会有真实的‘定慧不二’的境界。那么‘成就定学分’与‘成就慧学分’,先说说怎么‘修定’与‘修慧’?哪个师兄愿意分享一下?” 这时,却见倪奕鹤举手道:“这个我来谈一谈吧。所谓‘定不离慧、慧不离定,’这定慧不二的定,即奢摩他,乃是指‘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所谓‘善缘的境’,就包括慈心、悲心、大悲心、菩提心、六度四摄等所有广大的学处。修定是要让我们自己的‘心’於这些善缘的境专注,这样‘道’才能增长。而不是全部都空掉什么都不想。现在的人以为‘禅定’就是要把什么都空掉,所以叫止观双运。那个‘止’仿佛就是要把一切境界都熄灭,止住,空掉,其实是不对的。所以上师反复说,这个‘止观双运’的提法是不可以用的,因为意思不对,应该是‘住境’和‘余见’。所谓‘住境’,顾名思义,就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的这种持定,是属于方便的部分,也叫‘奢摩他’。而‘余见’则是指‘悟大悲心、菩提心等一切善缘的境,缘起性空无自性的那个智慧’,是属于‘智慧’的部分,也叫‘比巴萨那’。奢摩他和比巴萨那,一个方便一个智慧,於持定当中同时‘双运’。所以我们观修的时候,就要在那个大悲心、菩提心中专注,一心不乱,并同时悟大悲心、菩提心缘起性空的智慧,两者‘双运’,这样的持定,才是真正佛教所说的‘定学’与‘慧学’。但还不是‘三摩地’哦!所谓‘三摩地’是说,奢摩他和比巴萨那,方便与智慧同时双运,并且於‘空性’中专注,这样甚深的定,才是佛教所说的‘三摩地’。由此可知,真实的‘三摩地’境界是於出世间胜者的定中才会出现的‘不二现’的法。何谓‘不二现’?即刚才讲的方便与智慧都不显现,俗谛的法都不显现,而唯独只有‘空性’的境,即胜谛的法。所以,这样的‘三摩地’只有‘现量悟得空性’出世间的胜者的自续中才会出现。由此可知,於凡夫的境中观修揣摩的时候,是不会有真实的‘三摩地’境界出现的,因为根本没有证悟空性嘛!而且,一般佛教界惯常用的‘禅定’一词也是不妥的,实际应该叫做‘静虑’。因为‘四禅八定’是世间共同的道,当然也是要修持的,但是真正佛法出世间不共的则是‘静虑’,两者不可混淆!所谓‘静虑’的性相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各各观察慧。实际上,真实的‘静虑’也是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的。而凡夫在未出世间的时候,只是依‘静虑’的学处观修揣摩,於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定慧不二’真实的‘静虑’境界。那一般世间的禅定,初禅二禅三禅,一直到后面的四禅八定,成就的是****天与无色界天啊,因为没有悟缘起性空无自性的‘智慧’,所以不可能出世间悟空性得解脱。由此可见,现今的佛教所讲的止观双运,禅定等几乎都讲解错误,也修错了。平时的时候大讲特讲菩提心、大悲心、空性的智慧,等到入定的时候又全部都空掉,然后还要把那个空空没有的空也空掉,说那个是‘顽空’,可闹到最后不还是‘顽空’吗?还说就好像打破花瓶的‘瓶壁’,让自己的真如本性显现出来,体悟到四大皆空、万法皆空的‘真如’境界,就是得道了,甚至就是成佛了!那请问,平时讲的那些菩提心、大悲心都跑哪儿去了?因为什么都空掉了嘛!真真是说一套做一套,‘道’怎么可能会增长呢?所以才说当今时代实乃‘末法时代’,种种邪见充斥世间,可乍一听还挺有道理的,因为越是‘玄’,就越是显得高深莫测,越是能够迷惑众生嘛,可到最后‘玄’死大家,也‘玄’死自己。而且还犯下宣讲‘相似法’的重罪。虽说一心修善,却也只能说真的是可悲可叹可惜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