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0 新的征程 (第2/3页)
可是二叔公和还有岳母都不同意, 说孩子太小,不能在路上折腾, 再说天下也不是很太平,还有小股贼匪偶尔作乱, 陆长乐知道老人家隔代亲,也不能强求, 只能用写信的方式互诉衷肠。 老婆孩子什么时候来京城的事,陆长乐也不着急, 京城经历了鼠疫和李自成祸害后, 变得千疮百孔、百业萧条, 特别李自成撤出京城当晚, 城中就没了军纪,各种抢砸欺凌, 完了还杀人灭口、放火灭迹, 要是当时杨璇看到京城一片残垣断壁, 肯定会很失望, 还不如把这里恢复繁华,给她一个惊喜。 陆长乐不急,可身边人还有手下,都快急疯了, 刚开始时,陆长乐手里的兵力, 保乡军加上水师,合计也就七万多人, 连一个左良玉都比不上, 拿下建虏后,新八旗人马加上福建新招募的兵力, 就是不计算那十多万随时调动的民团, 总兵力超过二十万, 一个总督已经满足不了陆长乐, 虽说有很多人劝陆长乐在沈阳称帝登基, 包括多尔衮、阿济格、代善、祖泽润等人, 但陆长乐拒绝,只是自封福建大总督, 很多人以为陆长乐顾惜名声, 毕竟还是明朝封的总督, 先是崇祯自缢,以身殉国, 然后征服建州、蒙古全境, 各路势力闻风来投, 陆长乐现在的兵力,应该在四十五万左右, 大明境内大小势力剿杀一空, 因为分田分地,民心前所未有的高, 陆长乐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做大总督的陆长乐不急着称帝, 可那些手下还想升官晋爵呢, 隐晦的,在来信中暗示敌人已经剿清,可以考虑下一步事宜, 直接的,直接在信中问陆长乐什么时候称帝,不要忘了他的功劳, 陆长乐看完,只是轻轻搁在一边, 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先把内部矛盾解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 有敌人时,众人还能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等到外敌都没了,内部矛盾慢慢暴露出来, 简单来说, 嫡系的,看不起外族的, 外族的,瞧不上有过不良记录的、例如山贼土匪出身的, 不良记录的,又看轻被征服的建虏新八旗, 新八旗还不算最低,他们瞧不起自家的奴才, 陆长乐都被这些人弄得哭笑不得, 很快以军令的形式传令下去, 立功多的、进保乡军久的,晋升会优待一些, 待遇方面所有人平等, 严禁军中发生斗殴事件, 发现一例,严惩一例, 又授意是闽南快报,开始宣传百家姓的由来: 比如“张”姓,最早是黄帝的孙子挥,由于有一手好的射箭本领,因此被黄帝赐名“张”; 比如“陆”姓,战国时,齐宣王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 比如“杨”姓,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比如“李”姓,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诸如此类等等, 而每个姓氏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就以“陆”姓为例,就有四个不同的说法, 一是源自陆终,颛顼的后裔吴回的儿子就叫做终,由于居住在陆乡一带,所以他被称为陆终,子孙也就以陆为姓; 二是源自田通,齐宣王封小儿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地为姓; 三是源自西周的允姓戎人,在西周时期,有一族戎人进入陆终后裔居住地定居,最终他们改族名为陆浑戎,后来建国,成为了陆姓氏族的一脉; 最后一种是有部分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因为他推行汉化政策,所以步六孤氏就改为了陆姓,被称为“河南之陆”。 古人对自己的出身还有姓氏非常看重, 闽南快报推出百家姓来溯源, 还列举各个姓氏曾经出现的名人或典故, 士绅和百姓都沉缅当中不能自拨, 千方百计打听各自姓氏的由来或名人,这可是光荣的事, 要是跟名人扯上关系,那也是脸上有光的事, 聊天的时候,偶尔来一句,祖上当过什么官,或是有过什么成就, 马上感觉自己的身份不同了, 随着士子学者研究得越来越多, 众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 包括境内很多少数民族, 也是炎黄后代的分支, 一句话,都是一家人。 陆长乐趁机颁布大总督令, 所有人团结友爱,严肃相互歧视、倾轧, 违令者,严惩不贷。 1644年十一月七日, 多尔衮、代善、阿济格、多铎、祖泽洪等人联名上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