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0 新的征程 (第1/3页)
,明末最强族长 第220章 李自成,九宫山服毒自尽; 朱由崧,开城门投降; 张献忠,死在火炮之下, 随着几股大势力相继被灭, 剩下那些零星势力,更不是保乡军的对手, 有些在陆长乐的号召下,主动到附近县城投降, 有些扔下武器,偷偷跑回老家回良民,过安生的日子, 有些看到情况不妙,可能是作恶太多,也可能是不甘心做回普通百姓,带着手下跑到大明境外, 也有抱着侥幸心态,拒不投降的, 保乡军没惯着他们,给予他们雷霆一击, 在陆长乐的指挥调度下, 保乡军、新八旗四处出动, 全面围剿各割据势力和为害百姓的山贼土匪路霸, 还组织各地百姓成立民团,保护家园, 随着闽南快报的迅速传播,还有老百姓的口口相传, 知道分田分地是真的后, 老百姓对陆长乐和保乡军更是翘首以待, 有时保乡军还没到, 他们就绑了当地小股土匪夹道欢迎, 保乡军所到之处,户房、后勤房如影随形似的跟着进驻, 登记人口,丈量官田、皇庄、军囤田、无主田地等, 给没有田地的百姓分田分地, 除此之外, 还组织当地开明士绅, 一起医治伤患,兴修路桥和水利, 想方设法复工复产,让生活尽快上轨道, 复工复产、修路补桥、兴修水利这些都要钱, 陆长乐用的还是老办法, 收缴当地官仓充分, 然后开设议罪处收议罪银, 跟在福建时的做法一样, 罪大恶极、引起民愤的人会遭到清算, 其它人可以用钱粮赎罪, 士绅是特权阶级,没几个能安份守己的, 他们消息灵通,早就多渠道了解福建的土改情况, 知道陆长乐的作风, 言而有信,交了钱就能睡安稳觉, 就是再不济,封项还能留下三成家财, 怎么也比普通百姓强得多, 底子不干净,又不肯破财挡灾, 清算时真是一丝情面都不讲, 能交这笔议罪银,说明事情还有商议的余地, 要是不肯收钱,那才叫绝望。 凭着这个屡试不爽的方法, 陆长乐在短时间筹集了海量的钱粮, 凭着这些议罪银, 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内, 维持平定各处的动乱和大小势力的开销, 还尽可能协助复工复产, 当然,光是靠议罪银, 不能长时间支持剿匪、土改和复工复产, 跟着户房、后勤房一起进驻的, 还有商房, 第一时间接手关卡、城门, 着手收缴各类税赋, 根据陆长乐要求,把盐、铁、茶收为专营, 收缴的税赋极大的充盈了库房, 让土改、剿匪更有底气, 陆长乐不会为了短时间的民心,轻易放弃税赋, 李自成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刚开始时为了壮大实力、收买人心, 提出均田地、不纳粮, 口号是在陕西提出, 可所有老百姓都以为不用给闯王纳粮, 养了那么多军队、官员,还有随军家眷, 老百姓都不纳粮,李自成又不能凭空变出钱粮, 只能硬着头皮抢士绅富户, 各种追赃助饷, 队伍龙蛇混杂,素质很差, 上行下效,李自成的口碑人设迅速崩溃, 最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拿下张献忠后, 保乡军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华夏境内有名气的大小势力都平了, 苟在鸡笼山的施大瑄、陈金池、颜明轩,看到情况不妙, 陈金池带着一部分手下,远走吕宋, 说要做一个消遥快活人, 施大瑄和颜明轩主动率兵投降, 成为福建水师的一份子。 然而,土改和清算旧帐, 在绝对的武力前,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 主要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 特别涉及一些族产, 很多狡猾的士绅用田地并入族产的方式,想要逃税, 也有百姓把先人葬在田地里,分田地时, 轻易不能动, 作为后勤房的主事,陆长富在这一年里把腿都跑细了, 这一年,陆长乐也没闲着, 着手对麾下军队的改编, 在全国设立东、南、西、北、中五大军区, 并设立一套募兵、驻防制度, 一步步把军权收到手中,防止有人生中权力过大, 滋生野心。 还开设了很多学院、研究所, 普及教育、大发推动科学研究, 陆长乐像一个总设计师, 每天都沉浸制定各种政策, 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神州, 太忙了,儿子出月也赶不回去, 只是替他取了一个振中的名字, 本想让杨璇带着儿子到京城跟自己团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