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2/3页)
以上这些理由,特别是在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真正摆出一副要跟那个日军加强中队干仗的架势之后,汪清海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增加对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的暗中支持力度。 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缺武器弹药,汪伪华中地区自卫军第六师敞开来供应,而且免费送货上门。 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缺优秀的军官、老兵或者技术兵种,汪清海也可以安排除了心腹以外的任何部下,暗中暂时“加入”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 总之就是一句话:眼下谁跟日军打仗,担任汪伪华中地区自卫军第六师师长的汪清海就暗中支持谁,绝不含糊。 就这样,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主力围绕着古昌县城外构筑的防御工事,已经逐渐成型和完善,就等着跟前来增援古昌县城的侵华日军部队硬碰硬打一场了。 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主力能够在开战之前完全修好防御工事,跟之前被派去进行袭扰的警卫连三排有很大的关系。 准确来说,是楚飞龙负责指挥,罗泽谦负责出主意。 就像有句话说的好,大部分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罗泽谦贪生怕死,固然会被那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人给鄙视。 但是他提出来的一些战术,却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比如说冷枪冷炮、麻雀战和地雷战,等等。 (系统:如果没有我帮忙,这小子恐怕连理论都讲不清楚。) 就像时栋梁说的那样,这支前来增援古昌县城的日军名以上是一个加强中队,但实际上跟一个不满编的大队差不了多少。 当然,说的更准确一些,是差不多相当于日军的两个加强中队。 这个名义上的日军加强中队,由19人的中队部、5个步兵加强小队(正常情况下是3个)、1个重机枪小队、1个迫击炮小队和1个步兵炮小队组成。 其中:19人的中队部包括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和8个通信员;正常情况下的每个步兵小队有54人,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班)和一个装备3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组成,而加强步兵小队,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装备3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导致整个小队变成了62人。 重机枪小队装备四挺92式重机枪,迫击炮小队装备两门97式90毫米轻型迫击炮,步兵炮小队装备两门92式步兵炮。 另外,重机枪小队、迫击炮小队和步兵炮小队各配备一个人数不相同的弹药分队。 值得一提的是,重机枪小队、迫击炮小队、步兵炮小队和弹药分队,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在日军步兵中队的编制当中。 但是,为了增强这股日军的火力,古星城内的侵华日军高层才决定临时抽调过来。 这样做所导致的后果是此时古星城内日军的防御力量降低到了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只能让古星城内的汪伪部队来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可以说,为了打赢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挽回少许面子的这一仗,古星城内的侵华日军高层豁出去了。 由于事先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情报,因此这个日军加强中队的行军路线很快就被推断出来。 楚飞龙带着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警卫连三排,在罗泽谦的建议下化整为零,采用麻雀战的方式,不断的用冷枪袭击敌人,同时通过虚虚实实的布置子弹地雷和木壳地雷,尽可能拖延这个日军加强中队的行军速度。 具体的过程,就不写出来了。 当这个日军加强中队的先头部队抵达古昌县城东面、与古昌县城直线距离不超过十里的地方时,已经有超过二十五人死于楚飞龙等人放的冷枪之下。 这些被冷枪打死的,要么是这个日军加强中队派出来进行搜索的尖兵,要么是负责打旗语的信号兵,还有小部分是带头冲锋的伍长、分队长(班长)甚至小队长。 另外,还有差不多四十人因为踩到了地雷或死或伤。 如果将死亡、受伤、以及负责运送尸体和伤员返回古星城的那个13人分队(班)全部加起来,在正式开战之前,这日军加强中队的人数就少了将近五分之一。 就连这个日军加强中队原来的中队长和执行官,也因为半路上挨了冷枪和踩了地雷导致一死一重伤,无法再继续指挥这个日军加强中队。 这个日军加强中队的最后一任中队长,名字叫田岛拓真。 此人曾经使用“张百朋”这个名字,并且在汪伪政保局呆过一段时间。 后来因为日本人这个身份泄露被迫离开汪伪政保局,在古星市日军法租界宪兵分队当中担任小队长的职务。 而这次,田岛拓真负责亲自带领从古星市日军法租界宪兵分队当中拼凑出来的那个日军加强小队,离开古星赶赴古昌县城执行作战任务。 本来按理来说,比田岛拓真更有资格担任这个日军加强中队中队长职务的人还有好几个。 但或许今天是田岛拓真的幸运日,那几个人在半路上不是挨了冷枪就是踩到地雷,要么当场死亡要么受伤被抬了回去。 结果最后一看,只剩下田岛拓真最具备接任的资格。 于是,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