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第3/3页)
续带领这个日军加强中队获取功勋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田岛拓真的肩膀上。 田岛拓真的好运显然还没有结束,在他接任中队长一职后,行军路上不断打出的冷枪和埋设的子弹地雷仍然没有给他造成丝毫的伤害。 反倒是一些职务不如他的军官和普通的士兵遭到“点名”或者被送回古星,以至于其他人都悄悄说他是走了狗屎运。 等到这个可以被命名为田岛中队的日军主力出现在预定战场时,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早就完成了能够做的所有战前准备工作,并且还进行了一番战前动员。 战斗一打响,无论身在战场的池凌波等人,还是站在古昌县城头用望远镜观看战况的汪清海等人,都惊讶的发现,眼前这个日军加强中队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并没有他们之前想象的那样高。 严格说起来,这个日军加强中队由于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所具备的优势,其实从一开始就稳稳地占据了上风。 但是,在习惯了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日军一个大队就能够将老蒋一个团甚至一个师按在地上摩擦的众人看来,这个日军加强中队的战斗力明显弱了许多。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有好几个。 第一,这个临时拼凑出来的日军加强中队,绝大部分是平时只负责镇压和抓捕古星城内抗日组织的非专门作战部队,战斗素养和意志明显比不过专门的作战部队,特别是在野外的时候。 举个例子,如果是专门的作战部队,在行军途中无论楚飞龙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袭扰,也绝不会出现伤亡人员当中军官和士官占据比例较大的情况。 显然,长期呆在古星城内过着相对比较安逸的生活,外加突然遇到的冷枪和地雷阵,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这个临时拼凑出来的日军加强中队,在进入战场之前就遭到楚飞龙等人有意识的用冷枪和地雷帮忙“减负”。 挨冷枪和踩地雷的,基本上不是作战勇敢的士兵,就是比较专业的军官和技术兵种。 等到这个日军加强中队剩下的人抵达预定战场的时候,实际作战能力已经下降了一大截,可以说比纯新兵组成的部队强不了多少。 第三,就要“归功于”田岛拓真这个人了。 可以说,田岛拓真一路上没有挨冷枪和踩地雷,其实大部分原因是罗泽谦让楚飞龙等人故意放水,只有小部分原因才是田岛拓真的运气不差。 在来古星之前,为了保命,罗泽谦就对自己接下来的对手进行过一番了解,田岛拓真也名列其中。 田岛拓真是情报系统出来的军官,情报分析和个人行动能力较为优秀,但指挥能力尤其是战场指挥这一块就不怎么够看了。 特别是在汪伪政保局的时候,经常出现明明占据优势却最终导致鸡飞蛋打的局面。 诚然,这里面有着那位代号“公鸡”的军统潜伏人员在暗中布局的原因,但田岛拓真这个人在性格方面的缺陷也占有很大因素,例如傲慢、冲动、几乎没有任何的自知之明、对部下无法做到了如指掌。 就拿眼前这场战斗来讲,正式开战之前,田岛拓真率领这个日军加强中队在赶到古昌县城外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冲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古昌县城东门位置,而是绕了一段路来到古昌县城的北门外,朝部署在这个地方的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一部发起进攻。 如果仅仅是这样,哪怕是最呆板的日军军官,只要严格按照日军战术条例(或者叫《日军步兵cao典》)进行指挥,也没有可能出现久攻不下对方阵地的局面。 要知道,为了遵守与汪清海的暗中约定,池凌波将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分成四个部分,明面上包围实际上是将整个古昌县城护卫起来。 哪怕汪清海事先从现有的兵力当中抽调了一部分人秘密“加入”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田岛中队当面的敌人数量也最多不超过七百人(实际上是五百出头)。 装备精良、人数超过三百的日军打了半天,都没能占领对面装备简陋、敌人数量不超过七百的阵地。 作为日军中队长的田岛拓真,在指挥上面没有出现问题,谁会相信? 原因是这位田岛中队长,根本就没有严格按照日军战术条例进行指挥,在指挥的过程当中很多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进行。 田岛拓真将两个加强小队的日军作为后备力量牵制其他方向的敌人,这一点做的没有错。 但是,田岛拓真为了尽快解决掉当面的敌人,只安排了一个加强分队的日军(一个班13人、再加一个双人的掷弹组)守卫炮兵阵地,剩下的人都被他用于向当面敌人发起进攻。 如果田岛拓真面对的敌人是老蒋或者其他派系的华夏军队,这种战术倒不能算是错误的。 毕竟老蒋或者其他派系的华夏军队打阵地防御战,很多时候容易出现所防守的阵地一个点被突破就导致全线崩溃的局面。 但由于对方是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所有指战员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情况下硬是咬着牙坚守不退,哪怕是处于极度劣势也没有出现崩溃的局面。 因此时间稍微一长,这个漏洞就在战场外围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的某些人给注意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