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弥补残阳憾_第十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1/3页)

    罗泽谦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完全没有办法:邓阳春已经被派去接应沈云浩等人,除了池凌波以外,没人能够保护他离开这里;至于主动向侵华日军缴械投降,则完全突破了他的心理底线。

    别看罗泽谦早就打定了主意,一旦被俘就立刻投降,尽量避免遭到对方的严刑拷打。

    但是,在罗泽谦看来,被俘投降和主动投降完全是两码事。

    好罢,罗泽谦承认,这是在为他内心深处始终不愿意迈出去的那一步找借口。

    所以,罗泽谦必须以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主力的一员这个身份,跟前来增援古昌县城的侵华日军部队打一场,而且是必须尽全力一战。

    哪怕最后成为了俘虏,被迫投降,罗泽谦心里也不会感到遗憾。

    在做出了决定之后,池凌波和罗泽谦立刻分头进行战前准备工作。

    其中:罗泽谦带着池凌波派给他的那个第二纵队警卫连三排,在半路上开战各种袭击战术,目的就是尽可能拖延那个从古星过来的日军加强中队的行军速度,为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主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池凌波则带着剩下的人,在古昌县城外不远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别看眼下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是四面受敌,但认真分析起来,他们并非孤立无援。

    首先,被派出去接应的邓阳春,已经跟沈云浩带领的军统古星站几乎所有人员汇合在了一起,并且利用所携带的电台跟池凌波取得了联系。

    这些军统古星站人员,尽管不擅长打正规战,但袭击、暗杀和爆破则是他们的强项。

    更何况,他们不仅在从管沙岭出发之前还奉命花钱向古春晖租了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几十支步枪和购买了大约一个基数的子弹(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一个战役的消耗),还每个人都携带了至少一把快慢机手枪和五枚仿德制长柄手榴弹。

    其次,古昌县城周围的新四军游击队,虽然实力不强,但是仍然能够对战场外围的那些汪伪部队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最后,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至少这时候还拥有一个算是比较可靠的盟友——以汪清海为首的汪伪华中地区自卫军第六师。

    到了这一步,汪清海已经是骑虎难下,他现在非常担心这个从古星城内出发的日军加强中队进入古昌县城,从而找到对汪伪华中地区自卫军第六师尤其是对汪清海不利的证据,要知道很多东西是经不起严密细致的调查。

    先说关于“西流河战斗”的真相,只要汪伪政保局肯付出足够的代价暗中收买一些知情人士,汪清海等人就无法再隐瞒下去。

    因为演一场戏就导致古昌县日军宪兵分队付出死18人伤33人的代价,这件事一旦被查出来,别说汪清海区区一个师长,就连古星城内的汪伪高层都不一定能够承受住侵华日军方面的怒火。

    好罢,如果汪清海下定决心不惧怕新四军某师的报复,拼命配合这个从古星城开来的日军加强中队将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给消灭了,侵华日军高层还有可能对念在汪伪华中地区自卫军第六师“劳苦功高”的份上饶过汪清海等人这一回。

    但是,汪伪“黄卫军”基本上被歼灭、古阳县城一度被占领、古阳兵工厂变成空壳,恐怕侵华日军高层就是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无法做到。

    前不久,汪伪“黄卫军”扩编的时候,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高层下令调拨了山炮四门、迫击炮十二门、重机枪十二挺、轻机枪三十挺以及步枪一千二百支。

    最关键的是,这些山炮、迫击炮、重机枪、轻机枪和步枪,都是侵华日军的制式武器,只是在配备的弹药数量上面有所不同而已。

    结果这些武器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大部分完好无损的被新四军某师主力部队给缴获了。

    古阳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不是被拆开搬走就是被彻底破坏。

    就连古阳兵工厂的技术工人,也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在新四军某师的动员下,携家人一块前往根据地。

    如果这样,侵华日军高层还愿意饶恕汪清海等人,后者绝对会怀疑侵华日军高层是打算找个机会将他们(指汪清海等人)秘密处决掉。

    汪清海心里很清楚,只有侵华日军和汪伪高层意识到新四军某师仍然具备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威胁到古星周边地区的能力,自己才有可能避免被事后追究责任。

    因为侵华日军和汪伪高层害怕汪清海出了事,会导致汪伪华中地区自卫军第六师再也无法起到守卫古昌县城的作用。

    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概括:新四军某师展现出来的实力越强大,汪清海在汪伪系统内部的地位就越稳固。

    哪怕是最后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坚持要将古昌县城打下来,汪清海也会毫不犹豫的率领汪伪华中地区自卫军第六师余部带着武器弹药和一些补给物资提前离开,将古昌县城内的日军留给新四军某师第二纵队去解决。

    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对于像汪清海这些投靠了汪伪方面的小军阀来讲,军队是他们维持荣华富贵甚至保住全家人性命的凭仗,军队一旦没了或者不再受他们控制,那么他们以后哪怕是想过粗茶淡饭的生活都很有可能是一场奢望。

    正是出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