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捷报所到 (第3/4页)
为私为公,他都是坚持站在胶州这一方。 但其他那两个有土豪乡兵组成的营却不这么想了,他们本就是客军,心想能在这地方捞一票就走最好,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去山东抢掠,那边的便宜更大。 现在的问题是,归德守备袁时的表态很重要,如果他站在杂牌营那边,杂牌营加上袁时这个营再加上外来的一些部队,最起码在人数上可以和正规军抗衡,如果袁时坚持自己的立场,那胶州营的正规军就是绝对的优势。 被流民大军骂成反复无常的小袁营首领袁时,却以出乎意料的迅速拿定了主意,他要履行胶州营归德军守备的责任,坚决不会离开。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阿巴泰率领的这支军队真地在大明境内纵横千里,兵锋最远到达了南直隶的海州一带,明军纷纷的溃逃避战。最后纠集人马去阻击这鞑虏兵马的,就是这袁时,他集合了一批农民军去作战,这才是让鞑的兵锋止于南直隶,并没有继续向前。 这袁时可是个少有的心有民族,有国家大局地流民军头。李孟带兵急行军去往北直隶迎敌,这举动在他眼是不是明智未必,但却是为了国家不计私人得失的举动,那李孟是个野心家,袁时也是心有数,可鞑虏大军南下,最好的方法就是避战,保存自己的实力,然后趁势接收更大的地盘才是正确的做法。 但李孟偏偏选择了最傻的迎敌。这就很说明李孟的为人和气概,别人有一省之地,十万之尚且能如此。自己手实力微薄,为什么不能呢! 袁时确定了立场之后,河南归德府的局面就稳定下来了,不过闯王和曹cao都是派人来这边收拢那两个杂牌地营。 这杂牌的营在归德军虽说战力最弱,但如果加入闯营和曹cao军就还真能算是能打的部队,而且可以带来很多胶州营独有地训练体系和方法,好处多多,所以这两边都是许下了颇为丰厚的条件招揽。 认为山东大势已去的这两个营也不停劝阻,决意要离开归德府。去往开封府西南,那边也有闯营的兵马来接应,那边前途更是远大。 袁时、贾大山都是统一了意见,胶州营这边是正规军队,哪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坚决不让,这种争执肯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到最后肯定要兵戎相见。 归德军的那两个杂牌营头清楚自己的实力,知道若是野战。恐怕是一战击溃,他们先跑到归德府和开封府的交界处,他们知道要是逃走,肯定会被身后的兵马追上,索性是用先逃争取的时间,在边界处大肆地修筑工事,准备依靠工事守御来防守。 那边已经和闯王的流民大军联络好了,只要是在边界这里支撑一段时间,那边就会派出军队来接应。 归德军和胶州营的其他部队不同。他们的重型火器和攻城的装备都是极为的缺乏。这也是杂牌的两个营选择固守的原因。 腊月十五那天,距离除夕节日还有十五天。本来归德府难得有了这两年的好年景,大家都想着太太平平,高高兴兴过个年,谁想到还是要开打了,话说回来,河南地界,也不知道多少人没有过好什么年了。 但这个事情解决地同样是出人意料,双方就在边界处准备拉开架势开战的时候,从济宁州出发的报捷信使乘着快马来到了战场间。 本来这报捷的书是先送到归德府城去的,但在那里却听到了这个消息,归德府城,灵山商号在府城分号的掌柜大胆出了个主意,说是既然处处听到这捷报都是凛然安静,那不如把这消息直接带到战场上去,没准会有好效果。 这报捷的书是胶州营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地方官无关,按照规矩,本来就应该传递到归德府名义上的军事长官归德府守备袁时那里。 几名报捷地骑马盐丁也是没有二话,直接是换了马之后朝着战场而来…… 大捷地消息被袁时和贾大山知道,开始一片安静,然后是欢呼,然后是阵前所有部队的欢呼和呐喊,那几名报捷地骑马盐丁被袁时安排到两军之间又是大声的宣读了胜利的消息。对面那两个杂牌营一片寂静…… 差不多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这两个杂牌营的工事变得喧闹无比,袁时和贾大山还以为他们忍不住要出战,纷纷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 然后,杂牌营的士兵们喧哗着,把营的十几个头目一并捆了出来,丢在阵,然后跪下认错请降……
这么看来,归德府上下应该是能过个不错的肥年了,当然,在战场宣布捷报的时候,归德府城和黄河北岸的那些区域。已经开始庆祝。 相比于李孟可以完全掌控的山东境内,还有相对弱小的河南归德府,南直隶的各处可就闹哄哄地厉害了,但这个闹,在军事层面上却没有什么波澜,陈率领的淮杨军、流民军队的革左五营、南京镇守太监卢德率领的南直隶官兵。还有马罡率领的青州军犬牙交错,彼此牵制威胁。 这种相对平衡的势力对比,让这里地局势很难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时代的落后条件下,一些消息却依旧是传播的很快,比如说鞑的大军已经到了北直隶,比如说李孟带着大军急行军北返迎击。 种种都是对山东兵马不利的消息,革左五营在这两个消息流传开之后,动向和动作明显是有了变化。本来他们要进攻南直隶的兵马,在李孟撤退之后,保持着不起大战的原则。可小规模的sao扰必须要进行。 但不管一方如何催促,革左五营完全不动了,好像是个缩头乌龟一般,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是回缩到营盘之。 却派出使者到胶州营淮杨军地营乞求,说是军发现疫病不能出战,还请宽限几天,登恢复过来再做打算,不过随后陈就从山东盐帮的密探那边了解到,革左五营的老回回马守应派出了亲信。携带厚礼去求见南京镇守太监卢德,去商谈什么倒也不言自明。 大帅率军去往北面迎击鞑虏,马罡和陈这等亲信大将倒是没什么太担心地,可这毕竟是个变数,还是要按照计划原地待命。 尽管革左五营的小动作不断,但淮杨军和青州军,还是保持着相对的安静态势。 南京镇守太监率领的几万兵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南京镇守太监卢德和副将黄得功却在寿州城跳脚大骂,话说回来。自从太监卢德领军出战之后,好像没有大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