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_第三百五十一章 下不成 无力感 抓来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下不成 无力感 抓来问 (第1/3页)

    闽地的方言和北方的官话区别很大,郑家弟都是福建的土著,山东派去澳门的这些山东弟,压根是两眼一抹黑,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这些船上的福建水手,也是知道对方听不懂,也是毫无顾忌的大谈特谈,这些山东人最多有会官话的,大多说的还是家乡土语,听着这些福佬叽里呱啦的说着方言,一副你听不懂,所以我敢大胆说的摸样,实在是气闷,看到对方说话,也就躲得远些。

    不过夜路走多总要见鬼,跟着船的十几名洋人之,还真有熟悉福建方言的,在这些福建水手眼,洋人不稀罕,会汉语的洋人也不稀罕,但打死他们也不相信,会有洋人懂得福建的土语。

    讲话的根本不避讳,结果有的话,丝毫不落的进了有心人的耳。

    今天被胶州守备领来的洋人,也是神甫费德勒从南边带来的十几名洋人之一,不过这人的确是有趣。

    跟李孟见礼,那规矩是做的十足,官话是字正腔圆,自报家门的时候,名字也是有意思,叫做“张立普”。

    西班牙在这个年代是世界帝国,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殖民地,从西班牙过去的白人,带过去的黑奴,还有当地的土著,这些人彼此联姻,产生各种混血儿,当时的西班牙采用了一种颇为让人不齿的手段来划分。

    按照身上白人血统的多少,来划分这个混血儿的阶级高低,某某人种出生下来为高贵,某某人种出生之后即为低贱。

    这张立普却是一名西班牙商人在澳门留下的后代,当年发生了什么故事别人并不知道,不过他这样的混血儿,白人的团体不会接受他,汉人也是不会接受,他从小孤零零的在广东福建,还有南洋各处讨生活。

    或许是语言上有天赋。或者是生活所迫,这张立普的汉语和西班牙语自然不必说。就连粤地、闽地的方言都是精熟。

    这次费德勒神甫招募洋人来这边,尽管具体的情况李孟还不了解,可从招募地人数来看,显然并不是那么顺利,没准这张立普洋人不是洋人,明人不是明人的混血,就是这么凑数而来地。

    他精通各处地方言。在船上地时候。却整日里用官话和汉人说话。用西班牙语跟洋人说话。船上地水手。又不是什么谨慎地人物。说话也不避讳。却被这张立普听了个明明白白。

    从小就是在大明长大地张立普。也是明白轻重。自然知道这郑家地商船北上清国。这件事可大可小。也可以成为自己地进身之阶。

    结果临下船地时候。就和这一同来地船上弟说了。下船之后。这些人地办事人员又是急忙地把这些话传到了胶州城。

    李孟地神色不变。只是把目光转向了站在边上地胶州城守备。郑家不管怎么说也是胶州营地盟友。光凭这洋人地一面之辞。实在是无法让人信服。

    那名守备看见李孟看过来。连忙躬身地禀报说道:

    “卑职已经是把信传到了信阳水营那边。加急快马传送。胶州私港那边也安排了渔船出海。登州那边地消息不知道。不过渔船回报。说是郑家地确是有货船都是离港之后又是朝着北面而去。”

    去往北面,的确是还有一条去日本地航线,但李孟心里却大概明白,这郑家肯定和清国勾结了,这种带着地方割据色彩的豪族。是没什么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郑家和满洲鞑做生意,利润肯定是丰厚。

    而且对于郑芝龙来说。和满清鞑的打交道,也是一种下注和投机,将来不管天下如何变化,总有他一份余地。

    这闯营想必是没有取得海港或者是海口,要不然,郑芝龙想必不会不联系。

    李孟长吐了一口气,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总有一种无力感,当初他了解到华夏、蛮夷的说法,还以为这和后世地民族概念一样,通过激起民族的血性来激起和运作一些东西。

    但在这个时代的时间越长,李孟就越明白,这华夏和蛮夷的概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蛮夷居华夏之地则为华夏,不管你是什么样的野蛮民族,不管你进关以后如何的胡作非为,只要你在占据了华夏之敌就是华夏。

    比如说,蒙元入主天下,原之地原本是天下间最富庶的地方,但被蒙元破坏了灌溉系统之后,就开始一步步的衰弱下去。

    还有把天下人分四等,把汉人不当人,以及种种天下亿万民奉养百万蒙古人的政策,种种穷凶极恶地手段。

    就是这样地鞑,传国也就是百余年,还被称为正统,也是华夏之君,大明帝国也要给他修元史,承认他们的地位。同样是这批蒙古人,在被逐出原,重返草原之后,就成了蛮夷禽兽。

    在这样地观念下,李孟心所担心的,李孟所想要使用贯彻的,实际上是和这个时代完全格格不入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天下间的势力没有什么人把关外的满清鞑当成什么可怕的威胁,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支同样在争夺天下的势力罢了,和大明朝廷、和李闯并没有什么区别,凡是有资格下注有资格投机的豪强势力们,所要做的,无非是选择其一家决定投靠,或者是自己加入到这争夺之而已。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错,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三百年会发生什么,三百年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满清鞑虏为了维持住自己的统治,维持住统治比他们本民族多百倍千倍更大的民族,会采用什么样的高压和愚民的政策,会给这个华夏造成什么样的黑暗。

    的确是让人感觉到很疲惫,孙传庭、卢象升为代表的士大夫们,虽然意识到关外的满清部队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但认识也就仅仅到此,他们想不到,此时地战争,或许就是两个民族之间。明和野蛮之间,为了争夺接下来这几百年的气运主导之战。更是决定华夏在世界民族之林能走到什么位置地战争。

    不过知道了这个事情,虽然让人无奈,但还没有到最坏的程度,解决就是。

    跪在李孟面前的这个洋人让他感觉到很有意思,以他在前世的见识,倒是见过满口洋,举止做派和洋鬼一点没区别的国人。这等二鬼,见到国人则是眼睛朝天,见到洋人则是奴颜婢膝。

    可面前的这位张立普却差不多是正好反了过来,虽说是个洋人摸样,但满口大明的官话,举止间丝毫看不出任何外国人地摸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