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十九章 前行 (第2/2页)
地界后,不同于前面几个县的关注农业,丁晋注意力放在了沿途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吃盐的情况上。 六竹对此很是不解,私下询问,丁晋解释道,城的情况比较特殊,此地大部分百姓,是依靠给盐井、矿场做工为生,按照刺史府的统计数据,城青壮劳力,每三人中便有两人是在官坊营生,他们赚取的报酬,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收入;而同时,城多山,耕地较少,田地又以沙地为多,不适合种植庄稼,田中的收入很少,所以,无论是想知道当地的民生情况,或是官矿情况、官府治理情况,观察百姓的生活水平,就能推断出个大概;另外一方面,看百姓吃盐的情形,也可知道当地的食盐走私是否猖獗,盐井运行情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漏洞。 六绣听了,感佩万分,这就是人与人能力的差距,如果不是丁晋有栽培自己的意思,就是让他再多看点,和当地人再多聊些,恐怕也得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众人一路行来,通过见、闻、识、听等多方面了解,总得来说,丁晋的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城的百姓生活水平,确实要比南潭等县好得多。 他们曾在一户富裕的农家住了一晚,家主是当地的“里正”,不过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里正老汉的三个儿子。 他们都在附近小铜矿做苦力,这些小铜矿是私人xìng质的产业,国家对其政策是如果有能力可以放任开采,但要交重税。这些矿场基是被当地有势力的豪绅大族掌握,利润丰厚,相对来说,虽然在里面做工既幸苦也很危险,但矿场主人为了吸引劳力,给的报酬还是不错的。
丁晋到了这户人家后,除了里正老汉及其妻闲聊外,也在有意无意地打量着这家的房屋装饰和摆放的物品,说实话,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们都是没有余外财富的,他们的全部财产可能就是房子及里面的东西,包括生活和生产用品。 这些东可能包括釜、斗、锅、铛、铧、镰、鞍、镫、被头、剪刀、、马钩、碧绢、牛、草马、~ 、子、铜钵、种金、大、、铜灌子、~ 头、绢等生产资料、生活用品,这些是一个家庭基的财产。 丁晋通常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农户经济标准,如果连这些东西参齐不全,那可能当地的经济展是比较落后的,可推断出经济主体—或者是农业,或者是渔业、牧业展上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天然的,可能是人为的,可能是战争引的,有许多可能,不过也有可能是当地zhèngfǔ的引导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话题回到里正家里,这人家的情况,应该就是丁晋划分标准中,比较富裕的乡下农家,除了那些基的物资拥有大部分外,这家人也明显在解决生存问题后,向更高的生活品质方面追求。 这家人家,有完整的配套齐全的家,如床、榻、案、几、杖、柜、橱、桌、椅等,而在南潭巡视的时候,丁晋曾见过一户人家,连坐的小凳子都没有,他们吃饭的时候,就在朊脏的地上,席地而坐。 而这,不是个别现象,随后,又见几户人家同样没有凳子,稍微好一点的是,他们会铺一张草席在地上,再有钱的,会坐在榻上。 南潭乡下很多人家都没有完整的家具,他们的最高追求,可能只是一张舒适的床,与之相比,城里正家里,就如同是一个富裕的天堂。 丁晋希望,这不是个例。 那天夜晚,丁晋和几个随从官员,留宿在里正家里,他们和里正老汉聊到很晚。看得出来,那位朴实的乡下老头很激动,很兴奋,也许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竟能和这么大的官人说上话,也许在以前的生活轨迹中,他根都没想过自己这一辈子会有这样的奇遇。 老头搬出自己心爱的宝贝——一张绳椅,小心翼翼地请丁晋坐在上面,从他和妻子异常紧张的神态,还有那个十来岁的小孙女害羞而羡慕的热切目光中,大家都看得出这件物事,无疑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宝贝。 确实,这是一件不该出现在穷乡僻壤之地的东西,或者,他会出现在富裕的“地主”府上。它是仿照胡床所造,有个名字叫“交椅”,很类似现在拍电影用的导演椅,这种可折叠式的椅子出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明,可说是需求下的必然产物!只是当时没有帆布,椅面和靠背都是用绳子绑成的,所以又可称为绳椅。 ) jīng彩推荐: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