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第3/3页)
头正吊在那里,他们全都是图谋不轨,或者是意图恃强凌弱、‘jianian’银‘妇’‘女’的恶棍无赖。
将头颅悬在木杆上,有震慑宵小的作用。 刚开始,李贤把流民营的相应事宜‘交’给国渊,众人还抱着看好戏的态度,他们不认为一个书生能够把这种繁琐的事情做好。 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国渊将流民营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这顿时使人刮目相看。 男丁出外劳作,体力不足的‘妇’孺也没有闲着,按照李贤的吩咐,国渊‘交’给他们一项工作:缝制军服、军袄。 汉末年间可没有机械化流水线,军卒身上的号衣都需要一针一线的缝制出来。 正巧,奔赴辽东换置马匹、皮‘毛’、铁矿的徐盛已经回到了剧县。 风尘仆仆的徐盛满载而归,他非但带来了两百匹战马,还带来了大量的物资,数百斤重的皮‘毛’就是其中的一项。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皮‘毛’缝制的衣物最能御寒,李贤有心为麾下军将们装备这种皮袄。 让别人做的话,还要‘花’费银钱,可让流民营来做,就完全不需要客气了。 想到这里,李贤便将动物的皮‘毛’‘交’给国渊,让国渊转‘交’给流民,完成加工制作。 每日里,流民营中都是一副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景象,为之付出的代价便是:剧县的粮秣很快就要告罄了。 为了维持流民最基本的食物要求,李贤动用了剧县的军粮。 一开始,周东昌便警告李贤,如果不想想办法,军粮很快就会见底。 老百姓没了粮秣吃食都会生出逃难的想法,军卒要是没了食物,他们又会怎样? 直到这时候,李贤才意识到之前自己作出置换粮秣的举措有些过于草率了reads;。 越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粮秣越是值钱。 真正被强敌围城的时候,金银如同砂石一般,毫无用处,唯有实打实的粮秣才可以活人‘性’命。 许久无战事的北海国虽然也积攒了不少粮秣,可却也没有肆意挥霍的道理。 想到这里,李贤决定改变方针政策。 以后的军械买卖都须得用粮秣来置换,不然的话,一概不许。 与此同时,李贤打算暂缓与公孙瓒的米粮‘交’易。 反正有了那二十大船的粮秣,已经足够公孙瓒度过这个寒冬了。 至于袁绍,想必他不会在这不利于大军出行的日子里强行出兵。 ‘春’暖‘花’开的时候才是军卒征战厮杀的最好季节,冬季,正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兖州,吕布依旧在横征暴敛,哪怕治下的百姓十室九空,他依旧没有收敛的意思。 这时候,陈宫连出言提醒的兴趣都没有了。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在陈宫看来,吕布的败亡只是时间道理。 吕布在兖州越是不得民心,百姓们便越会想念曹‘cao’的好处。 一动一静间,局势便渐渐往有利于曹‘cao’的方向发展了。 下鄄城中,曹‘cao’在整兵备战,他誓要一雪前耻。 接连败给李贤、吕布,曹‘cao’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岌岌可危,他迫切需要一场大胜来挽回军心士气。 不过,曹‘cao’虽然避在城中不曾出战,可城外发生的事情他却了如指掌。 尤其对于吕布的一举一动,曹‘cao’更是大为关注。 兖州百姓迫于无奈,四处迁徙的消息,曹‘cao’早已经听说了。 虽说此举对曹‘cao’暂时有利,可从长远来看,吕布等于把原本属于曹‘cao’麾下的子民赶到了北海国去。 北海国内有曹‘cao’深深痛恨的李贤李维中! 如果可能,曹‘cao’不愿意有一名兖州百姓流落在外。 可城内粮秣有限,城池的空间也有限制,曹‘cao’不可能来者不拒。 这样以来,曹‘cao’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直往北海国而去。 后来,有人给曹‘cao’出了个主意,他认为流民赶赴北海国已经不可阻拦,那便放任自流。 北海国的粮秣总归是有限的,流民吃的越多,留给李贤使用的军粮便越少…… 在目光短浅之辈看来,流民除了消耗粮秣之外别无用处。 曹‘cao’虽然觉得这理由有些过于牵强,可思来想去,在解决吕布这个大敌之前,也确实没有其他的办法,于是,他便不再去纠结百姓迁徙的事情。 此时,百里开外,刘备的兵马在与高顺的陷阵营‘交’手过后便不再多做滞留,他带着充裕的战利品回到了乐安国。 有了在兖州抢夺的米粟、财货,刘备足以过一个丰腴的‘肥’年了。 扬州郡,雀占鹰巢的袁术渐渐缓过劲来,他时时刻刻都打算报复曹‘cao’,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罢了。 听闻吕布夺了曹‘cao’的兖州之后,袁术大喜过望,他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念头通达的感觉。 如果不是曹‘cao’,袁术坐拥几十万兵马,治下千里之地,又怎么会沦落到淮南来? 在袁术麾下,有勇有谋的孙策崭‘露’头角,成为淮南军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