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双雄对决之亚洲战场_第四百零三章 筹谋远征(1) (第2/2页)
晖把他们混编的原因,有人带头干,其他人就会跟着干,也是杜晖的一个策略而已,而憋了这么久的精锐一旦放出去,嗜血是肯定的,因为没仗打,杜预被弟兄们埋怨坏了,在他们心里杜晖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所有战士都是自己的亲兄弟,这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和破坏力就不用在说了吧!而杜晖也明白征战异国他乡,天时、地利、人和,自己几乎都没有,还好自己提前有准备,几年前就往世界各地派了特工,这次希望能派上大用。 陈纳德把中英会谈的结果汇报给国内,同时他指出中国新出现的这个年轻将军----杜晖,间接的破坏了和谈结果,同时他还挑衅英国H.亚历山大上将,并说要攻击英国驻缅甸军队,可笑的中国人,不过自己真的没有办法进行调解了,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派其他人来处理目前的难题。 3天后罗斯福接到了这份密电,罗斯福开始对这个事没太在意,他以为中国人被日本人修理的比较惨,这时候英国人送上门求人家帮助,这个叫杜晖的年轻人血气方刚,漫天要价也是可能的,这也是谈判的一个手段而已,并且H.亚历山大上将也确实有忽悠人家的成分,不过陈纳德还真不是外交方面的最佳人选,约瑟夫·史迪威这个名字映入罗斯福总统的眼帘,毕竟他在中国也是老熟人了,所以他还是比较合适的,罗斯福大笔一挥,让史迪威任驻华大使,3天后出发去中国。 杜晖的第四军一共四个主力步兵师,一个辎重师将要进入缅甸,刚好10万人,缅甸多山,杜晖没有配备装甲师,不过步兵师都是标准配置,杜晖办事不会拖泥带水的,从蒋介石那出来后,第四军就接到了出兵的命令,阎锡山也是帮忙打理,效率之快令人瞠目结舌,1天后部队就出发了,杜晖对于打英国人胸有成竹,选定攻击时间也肯定是日本人攻击缅甸的一刻,杜晖为了让部队能尽快到达,命令四十一师轻装行军,并要求他们要在15天内到达,其实这还是比较简单的,阎锡山用轰-3把他们运到重庆,然后转场去云南的大理,那里的野战机场在加班加点的修筑下,已经完工,当然是蒋介石下达的命令,现在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蒋介石很清楚,所以当轰-3又把他们运到大理时,仅仅才过了11天,杜晖这时候早到了大理,他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杜预,出国的第一仗,他必须亲自指挥,不为别人,主要是让蒋介石安心,如果自己派其他人去,也许问题不大,但是蒋介石的疑虑谁来消除呢!和他们打交道尽量要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这是杜晖的准则。
和杜预一起来的还有阎锡山,这是杜晖吩咐的,因为他有事情要和阎锡山面谈,3人见面后,杜晖让杜预先安排好部队等待自己的指示,同时和阎锡山来到自己的指挥部,其实也没别的事,一是告诉他自己和重庆现在的关系,二是以后如果自己没时间或不方便,对外谈判的事情就必须让阎锡山顶上去,杜晖知道阎锡山是地道的山西人,会做买卖,有自己给他做后盾,同时阎锡山还去过澳大利亚,知道自己的实力,并且这次自己和英国人谈崩后,直接把英国人给灭了,也就是给阎锡山以后的外交活动打个样,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强势外交即将开启,而阎锡山的名字也将和中国一起崛起于世界的“舞台”上,第三还是进一步嘱咐他辖区内的生产、民生、建设等方面的事,第四让他在保证军工、民生需要的同时,对中国的城市重新进行设计,主要是按照后世的理念建造,比如说马路,主干道一律建造16排车道,省着先建造4、6、8排然后以后在扩道,弄到人民出行不利,直接一次到位,比如立交桥等都要涵盖进去,地下设施等也要一并完成,说白了就是拿太原做试点,直接都推倒了重盖,按照后世纽约的规模,样式当然是中国特色的,不过不能一下子都推掉,一片一片的动迁居民,趁现在战争时期把能到位的工程都做了,省着以后麻烦,而工程设计人员已经从澳大利亚派出了,估计10天后能到太原,届时让阎锡山好好安排和配合人家,这一点杜晖想的很远,他想以后美国、英国都败了,中国总要有个像样的城市来接替他们吧!到那时候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必然在日本的东京、中国的太原中产生,所以必须未雨绸缪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