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皇帝的休养生活 (第3/3页)
此多的银矿?”
张阳检查着一张张契约,又道:“其实中原的白银和黄金很欠缺,如果存量不够了,就要考虑外部流入,如此一来会让中原的经济受限。” “好在大唐还是最质朴的农耕形态,这种影响还没到来,有些事情宜早不宜迟。” 和皇帝讲这些前卫的概念,是一件很费劲的事。 点到为止,说了三两句,至于这天可汗能否明白全看自己的悟性了。 关中的春日到了三月,近来骊山县侯时常与天可汗谈话。 天可汗对高卢人有了兴趣,张阳将一张地图铺开,开始讲述着世界地理。 “高卢的地理特征与水土与中原都不同,不过现在高卢人也面临着一个困境。”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又道:“高卢人的大地主已经开始威胁王权了,这与中原的世家有着一样的事情,可惜他们没有天可汗,如果我推算得不错,王权示弱的现状下,他们距离分崩离析不远矣。” 李世民不屑一笑。 “陛下,这都是遥远西方的事情,我们现在暂不用考虑,横在大唐与高卢之间,还有大食人,拿不下穆斯阿布和圣城,暂时不用考虑他们。” 张阳又道:“陛下还想知道关于其他地方的事迹吗?” 李世民先是狐疑地看了一眼张阳,又是带着半信半疑的目光看向地图,“大唐迟早也会征服这些地方。” “嗯,迟早的。” 张阳还不想西方的修道院与旧约过早的进入大唐。 李世民忽然道:“玄奘和尚还在沙洲的石窟道场,你还是不想他入关是吗?” 张阳点头惆怅道:“陛下希望他回来吗?” 李世民正色道:“如果玄奘肯还俗。” 玄奘不肯还俗的,许敬宗软硬皆施都不能让这个和尚成为凡人。 军中已开始适应火器了,他们会在没良心炮中放入各种各样的东西,反正点火炸响都能打出去。 当初李世民在范阳地界整天开炮,惹得范阳地界人心惶惶。 李君羡到了今年三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不少的银钱。 骊山已经不屑这些铜钱了,准确的来说骊山不屑于铜钱有多少。 家产家业到了这个地步,更注重于资源。 夜里,李世民听着李君羡的禀报,陛下鼻梁上带着一个木架子,木架子上还有两块通透的琉璃。 看着好奇,李君羡躬身多看了一眼,低着头沉默不言。 李世民缓缓放下奏章道:“你且回长安城吧。” “喏。” 戴上眼镜之后,李世民就觉得身心好了很多,看奏章卷宗也不用这么累了。 翌日,李世民习惯了天不亮就起来,因为平时要应付朝政,已经习惯了这种作息。 一声炮响传来,仔细一听这炮响声不太对,听着不像是军中现在所用的铁筒炮。 李世民穿上了外衣,急匆匆走出小行宫。 又是一声炮响传来,确认了声音的方向,寻声而去。 走到骊山的东面,张阳和李泰就在这里,天还未亮,小清清点燃炮关上的引线,而后迅速跑开。 她的眼神中满是兴奋。 又是一阵炸响炮弹应声而出,在远处落下。 硝烟弥漫,张阳与李泰不住咳嗽着。 李世民走近才看到这个细长的火炮,炮管长一丈有余,内径不宽,但内壁很厚实。 “这就是你说的新式火炮?” “叨扰陛下休息了。” “父皇。” 李世民绕着火炮走了一圈,发现这个炮身下还有两个轮子,可以用来推动,如此说来此物运送起来也很便利。 “此物比之那没良心炮如何?” “不完美,我还要再加以改进。” “军中什么时候可以配备?” 皇帝不会在乎这东西是不是还需要改进,只要此物能够用于军中就好。 军国利器,但凡在骊山多待一天都是耽误社稷。 李世民又道:“将作监可否铸造?” “可以呀,不过铸造难度挺高的,不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