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九章 皇帝的休养生活 (第2/3页)
br> “……” 此处酒肆内安静许久,忽道:“柬之!柬之!” 狄仁杰拉着他道:“你何苦要跳窗?” 张柬之带着哭腔哀号道:“往后世人谁敢作诗,在下不想活了!” 终究,张柬之还是没有跳窗,他喝得伶仃大醉。 有道是大唐有诗篇传世是好事,大唐的读书人又疯狂了,崇德坊内有人欢呼,有人在哭。 阎立本这些天很忙碌,近日里刚忙完了太液池的修建,陛下又送来了旨意,改建曲江池。 曲江池以前在骊山县侯的手中,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此刻将曲江池改建成坊市的重任就落在了工部的头上,随着迁入长安城的人口越来越多,往后的长安城也会变得很拥挤。 要在曲江池规划出更多能住的地方。 这两年也是阎立本自任职工部尚书以来最难的两年。 只是三两天之后,阎立本又得了一场病。 李泰安排了侍卫前来看望。 也不知道最后说了什么,阎立本将工事交给了自己的弟弟阎立德,也去骊山养病了。 因陛下在骊山修养,朝中诸多事也放缓了脚步。 “近来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着凉的人很多。”张阳坐在渭水河边,低声道。 李世民皱眉看向骊山的医馆,此刻这座医馆前排起了一条长队,看病的人不少。 就连阎立本也病倒了。 张阳又道:“渭水河的鱼在早春时节最鲜嫩,到了夏季的时候最肥美,到了秋冬季节吃法就要不一样。” “为何?” “因为鱼会变得很肥腻。” 说罢,张阳钓起了一条鱼,放入了竹篓中,又道:“以前我觉得这里鱼和别的地方一样,后来才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的水土养出来的鱼也是不同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世民皱眉道。 张阳将钓来的鱼放在了熊二背上的竹篓中,它自己就会背着鱼回家。 骊山的日子很慢,没有在宫中时每天赶着处理各项政事。 从无事可做开始,李世民也开始做一些乡民才会做的事情。 张阳去种树的时候,这位皇帝也跟着种树。 李世民已经年过四十,古来年过五十算是进入晚年。 火炮到底是给皇帝的心境造成了影响,世家覆灭了,曾经的七姓十家,成了史书上的一声叹息。 世家盘踞中原数百年,他们是中原最古老的一派人。 可是它们越来越腐朽,就连根子都被腐蚀了。 他们的覆灭也是注定的,贞观一朝不过是让他们的覆灭提前来临。 近年来长安城朝贺的人越来越多,不少没有听过名字的小国也来了。 比如说高卢人,这是对古罗马人的统称。 他们生活在西欧,古罗马分崩离析之后,就像是门阀割据一方,在那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国。 李世民听着张阳对高卢人的讲解,手里拿着牌又问道:“还有什么事是你不知道的?” “有啊?有些事我想了很久很久了。” “是吗?你说出来,朕可以派人帮你去打听。” 张阳皱眉思量道:“在大食的西方有一个地方,在那里埋葬人会用金字塔,有一座叫作胡夫金字塔,我想知道到底是谁设计的。” 李世民眼神示意,让一旁的小太监记下这些话。 “在吐蕃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骨架,那骨架在岩层中,吐蕃人将其画了下来,那是一种十分巨大的猛兽,我在想它们生前一定也是称霸这片大地的存在,可又为什么忽然都消失不见了。” 张阳继续道:“它们既然如此庞大,其寿命也该很漫长才对,可依旧灭绝了。” 李世民越听越惊疑,好奇道:“朕会让人去查问的。” 张阳颔首道:“陛下,您又输了。” 好不容易有些兴致的李世民,丢了手中的牌,他扫兴道:“不玩了。” 张阳笑着收好契约,“陛下正好又输了河西走廊一百年的赋税。” “新罗让人送来了消息,新罗人出征了。” “嗯,我知道了。” “倭奴当真有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