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452【朝堂是人情世故】 (第1/2页)
大宋泼皮正文卷0452【朝堂是人情世故】设登闻鼓的确是好事一件,能让深居皇宫的皇帝,知晓百姓冤屈。 可也有坏处,老百姓心里没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太宗年间,那个丢了猪的百姓。 站在皇帝大臣的角度来看,一头猪丢了,也值得敲登闻鼓? 但站在百姓的视角,一头猪可能就是全部家当,全家人就指着这头猪卖了换钱买粮食,猪丢了,那自然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一番争论后,刘宓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陛下,臣觉得登闻鼓可继续设,但额外增设一个部门,用以审核前来敲鼓百姓之事,若非有冤屈或谏言,不予理会!” 吴敏皱眉道:“若有jianian佞买通审核官吏,又该如何?” 这时,赵鼎灵机一动,提议道:“不如让督察院的官吏兼任,几日一换。督察院俱都是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忠臣义士,如此一来,便可杜绝收买一事。” “善!” “赵尚书言之有理。” “臣附议!” 文武官员难得团结一次。 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借着这個由头,狠狠恶心一下督察院。 东京城和旁的地方百姓不同,胆子那是泼天的大,只要登闻鼓一设,不管有事没事都会来敲两锤子。 京城中可是有一百八十余万百姓啊! 到时候,整天面对市井坊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没病也能烦出病,够督察院的人喝一壶了。 督察院毕竟是陛下手中的利剑,太过分的事情,这帮朝臣不敢干。 可趁机恶心一下督察院的胆子,他们还是有的。 他们的小心思自然瞒不过韩桢,不过让他们出口气也好,否则一直憋着,容易出事。 念及此处,韩桢看向陈东:“陈卿意下如何?” 陈东起身道:“微臣并无异议。” “既如此,即日起便增设闻鼓司,负责审查敲鼓百姓,人手轮换方面,陈卿自行安排。” 韩桢吩咐一句后,又问道:“可还有爱卿有奏?” “臣有本要奏。” 何栗站起身,面色肃然。 “何事?” 何栗正色道:“陛下几个月前,颁布的禁止人口买卖,乃利国利民之策。但微臣实施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 闻言,韩桢微微皱起眉头:“有人胆敢阻挠?” “并非如此。” 何栗摇摇头,解释道:“在法令颁布之前,已有不少人口买卖之实,这些奴隶又该作何处置?” 陈东当即说道:“自然是勒令买方释放,焚毁契书,送归回家。” 何栗反驳道:“陈侍郎此言差矣,被贩卖之人,皆是可怜人,有些父母双亡,家中连个亲眷都没有,有些自幼患有隐疾,种不得田,做不得工。在主家端茶递水,好歹还有口饭吃,若是放归家乡,只怕用不了多久便会饿死。” 陈东面色一滞,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道。 他乃一介书生,为官全凭一腔热血,与胸中理想,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凡事都有两面。 是的,若非实在活不下去,谁会把孩子卖为奴隶呢? 韩桢也意识到一刀切确实不是办法,于是朗声道:“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见陛下问策,殿中一众官员大脑飞转,苦思冥想解决之法。 片刻后,谢鼎起身道:“臣倒是有一策,或许可以一试。” “哦?” 韩桢双眼一亮,嘴角含笑道:“谢卿快且说说。” 谢鼎沉声道:“伪宋天圣年间,皇太后刘娥专权,曾命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主持编纂了一部《天圣令》,其中对于贩卖奴隶一事,给出了一个解决之法。奴隶任满十年,则无须主家允许和任何手续,便可自动获得自由身。” “不过因监管不严,加之胥吏腐败,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