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登基大典】 (第2/2页)
“陛下万福!”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自御街两旁传来,一路朝着南熏门蔓延而去。 …… 沿着御街一路出了南熏门,韩桢与赵福金才重新回到车厢内。 南郊的祭坛,在城外三里的一处山坡。 早先由柴荣修建,后来赵匡胤在柴荣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修补。 不过前阵子金人围城时,在开封府烧杀劫掠,祭坛也被捣毁。 韩桢又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 祭坛并非富丽堂皇,反而粗犷古朴,只有一座建在山坡上的露天高台。 祭坛外圆内方,寓意天圆地方。 圜丘坛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临时的神幄。 地面石板之上,刻画有山川河流,草木动物,日月星辰。 抵达山脚后,吴敏忙的脚不沾地,一边指挥文武官员按照规制站好,一边又紧锣密鼓的吩咐教坊司礼乐师开始布置。 祭祀天地规定严格,不能误了时辰。 一切遵从周礼,祭品为三牲五谷,此外还有六色玉石雕刻的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 此为天子六器,对应天地四方。 半个时辰后,吴敏来到龙辇旁,禀报道:“陛下,一切准备妥当,吉时已至,可否开始祭祀?” “开始罢。” 韩桢的声音从车厢内传来。 吴敏得了命令,立刻朝着教坊司主官挥手示意。 下一刻,悠扬的礼乐缓缓响起,自祭坛上空回荡。 此乐名曰《云门》,相传乃是黄帝创作的乐舞,一直流传下来。 至于是真是假,那就不得而知了。
老九掀开锦帘,韩桢独自走下龙辇,在吴敏的带领下,顺着阶梯一步步走向祭台。 赵富金虽贵为皇后,但此时却也没资格登上祭坛。 不过她也乐得如此,否则头顶十几斤重的凤冠登上九十九层台阶,谁受得了? 祭台上,一名傩戏打扮的男子,静静坐在祭台前。 见韩桢神色茫然,一旁的吴敏解释道:“此为天帝化身,名曰尸,陛下需按三牲血、五齐、六器、全牲、大羹、铏羹、黍稷饭的顺序祭献。” 闻言,韩桢疑惑道:“其他的朕都知晓,这大羹与铏羹是何物?” 五齐嘛,就是五种酒水。 吴敏答道:“大羹为rou汁,铏羹为加盐的菜汁。” “哦。” 韩桢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这两样食物放在这会儿稀疏平常,可在上古时期,却格外珍贵。 在吴敏的指挥下,韩桢依次敬献。 下方官员微微仰着头,神情肃穆。 这个时代,祭祀天地乃是大礼,上至帝王群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人敢轻慢。 尸接纳各类献礼之后,就代表天帝接受了祭享。 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 韩桢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待喝下最后一杯酒,吴敏高声唱喏:“礼毕!” 悠扬的《云门》一变,变为了舜帝创造的《九韶》。 韩桢问道:“接着呢?” 吴敏答道:“陛下还需赐胙,将祭祀的牲rou赏赐给群臣。” “嗯。” 韩桢点点头。 文武官员足有上千,三牲自然是不够分,最终每人只分到一小块。 但却没人嫌弃,因为这是天帝回赠。 前前后后忙活了近两个时辰,时至正午,韩桢这才率领群臣,浩浩荡荡的回到皇城。 然而,登基仪式还没完,这才仅仅是第一步。 接下来,还需前往太庙,祭拜历代先祖,这就是修族谱的意义所在。 祭拜太庙时,赵富金就闲不得了,头顶凤冠,与韩桢一齐叩拜。 礼仪同样繁琐复杂,忙活了半个时辰,韩桢率领群臣,再次转驾来到景灵宫,祭拜三皇。 先前就说了,登基大典实际上就是一场大型的祭祀仪式。 一直到下午,总算祭拜完了。 同时,也迎来了登基大典的最后时刻。 韩桢率领群臣来到延福宫。 八月虽已步入秋季,可秋老虎的余威尚在,这一顿折腾下来,别说韩桢了,所有人都汗如雨下。 韩桢还行,起码去南郊时有龙辇,他们可是全程徒步。 可怜黄裳,七十多岁的人了,愣是差点没中暑。 后来见势不对,韩桢特意下旨,允许年纪大且体弱的官员乘坐马车。 虽然不合礼制,但却把一众官员感动坏了。 如今站在延福殿中,虽腿脚酸软,可头顶却有殿宇遮凉不是,起码不用在外面顶着烈日暴晒了。 延福大殿内,韩桢站在殿台之上,吴敏在一旁小声提醒道:“陛下,该宣读登基诏书了。” “不必了。” 韩桢摆摆手,他另有打算。 吴敏一愣:“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