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419【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1/2页)
大宋泼皮正文卷0419【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在这时,一道倩影自大殿外款款走来。 身姿高挑,面容清冷,一双凤目增添了一抹高贵。 正是李南嘉。 此刻的李南嘉,褪去了官服,身着一袭华丽庄重的宫装礼服。 这一幕,引得文武百官面露惊奇,交头接耳。 刘锜惊呼一声:“嘶!李旅长被陛下收入后宫了?” “你他娘的小点声。” 聂东瞪了他一眼,而后低声道:“况且,你也不看看这是甚么场合,是后宫嫔妃能来的地么?” “着哇!” 刘锜这会儿也回过神来了。 就算李南嘉被收入后宫,也不会出现在这里,没见皇后这会儿都没露面嘛。 吴玠轻声问道:“匡旅长,你晓得这是怎回事么?” “俺也不晓得。” 匡子新一脸茫然的摇摇头。 他今早还觉着奇怪呢,李旅长明明与他一齐进的京,结果今日登基大典却没见着。 李南嘉手托银盘,一步步走进大殿。 来到殿台前,她单膝跪地,用清冷的声音说道:“南唐后人李南嘉,拜见陛下。” 哗! 这番话,让大殿内一片哗然。 南唐公主? 匡子新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南嘉的背影。 他娘的,平日里在军营中风吹日晒,提着斩马刀与海贼厮杀的,是南唐公主? 别说匡子新了,就连聂东、刘锜这些随韩桢起于微末的老人,都不知道这回事,一个个面露震惊。 这时,吴敏终于回过神了,沉声问道:“有何凭证?” 李南嘉答道:“有谥册、族谱为证!” 谥册是皇帝驾崩后太庙请谥号和庙号时所用的玉册,这东西要么供奉在太庙之中,要么随哀册一齐与皇帝下葬。 此时,刘昌适时的取出玉册,交由吴敏等一众大臣查看。 这个玉册,乃是元宗李璟的。 传看一番后,大伙儿心里都有数了。 这玉册,多半是真的。 与此同时,刘昌展开族谱,高声念道:“烈祖李昪生元宗璟,元宗璟生文宗煜,文宗煜生清源郡公仲寓,仲寓生正言……复光生南嘉。” 一段族谱念下来,外加玉册,已经坐实了李南嘉南唐公主的身份。 只是,李煜都死了一百三十多年了,南唐也早已烟消云散,这会儿冒出个南唐公主,意义何在? 一时间,满堂朝臣心中疑惑。 在看他们看来,官家就算要搞事,也得找后周柴家的人啊。 毕竟赵家江山是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抢来的,找柴家后人,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证明正统。 然而,李南嘉接下来的话,却如同一颗炸雷,在众人耳边轰然炸响。 “恭祝陛下荣登大宝,特献传国玉玺,为陛下贺!” 传国玉玺!!!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看向她手中高高托起的银盘。 尤其是西夏、宋国、金国等番邦使节,一个个惊疑不定。 其中以宋国使节最甚,毕竟西夏与金国都是蛮夷,对传国玉玺的并不太在乎,但宋国不一样啊。 赵宋一直以华夏正统自居,上月的扬州之盟,已经对南方民心产生了不小的打击,若李唐公主献传国玉玺之事传到南方,还不知会引发怎样的波澜。 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代表正统,那非传国玉玺莫属。 甚么柴家后人,往后靠边站。 韩桢去岁年初时得到传国玉玺,就一直秘而不宣,除了李南嘉之外,再没有第三个人知晓。 就是为了等这一天。 登基大典之日,李唐公主来献传国玉玺,何为天命? 这就是天命! 就在这时,赵霆疑惑道:“传国玉玺不是随着唐废帝,一把大火埋在了玄武楼下么?” 果然,韩桢赞赏的看了他一眼。 见状,赵霆心头一喜,知道自己又猜对了官家的心思。 传国玉玺是真是假,满朝文武心中肯定有疑虑,但偏偏又不敢问。 谁敢质疑是假的? 但官家既然敢拿出来,并且还把南唐公主都抬出来了,说明有十足的把握。 这个时候,自然需要打消大伙儿心中的疑虑。 念及此处,赵霆心下得意。 李南嘉面色不变,解释道:“世人只知传国玉玺虽唐废帝自焚于玄武楼,却不知小公主幼澄在一众内侍的保护下,携带传国玉玺逃亡江南。” “天显十二年,烈祖登上皇位,定国号为齐,建元昪元。次年,幼澄公主以传国玉玺相托,换取庇护,太祖应之。遂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 话音刚落,一众文武百官面露恍然之色。 难怪李昪要改名改姓,甚至连国号都改为唐,原道是得到了传国玉玺。 若说是为了承袭大唐的威望,那为何一开始定国号为齐呢? 这下子就解释的通了。 先前一系列的铺垫,都是为了证明传国玉玺的真实性。 而现在,已无人再怀疑了。 宋国使节一脸惨白,失魂落魄。 刘昌接过银盘,来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