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怎么又这么短啊 (第1/2页)
在西影厂支援《女医传》的人员当中有一个熟悉的面孔。 “艺谋,你怎么也来燕京了?” 晚上泰丰楼吃饭,林为民看到混在人群中的章艺谋惊喜的问道。 章艺谋的表情同样意外,他在燕影见过林为民好些次,但真正说话接触的机会其实很少。 那时候,林为民还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他也只是燕影的一名学生。 可自从他参加工作开始,林为民作品一部接一部的发,名声也越来越大。 章艺谋是真没想到林为民见了面还能一眼就认出他来,更没想到的是,林为民对他的态度还如此的亲切。 “林老师!”章艺谋和林为民打了个招呼,说道:“《老井》刚拍完,吴厂长跟我说有个见世面的机会,问我愿不愿意来看看,我就来了。” 林为民笑着感慨道:“哎呀!真是一晃好几年没见了!” “是啊!”章艺谋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明明才三十多岁,看着却像五十多一样。 “对了!林老师,我还得谢谢您呢!” “谢我什么?” “吴厂长都和我说了,是您推荐的我演孙旺泉这个角色。”章艺谋一脸感激的说道。 林为民摆摆手,“谢什么?是因为你适合这个角色,所以我才推荐的。再说你虽然是摄影系出身,但好歹也在燕影学习了四年,对于表演也并非是门外汉,最合适不过。” 熟人见面,免不了叙叙旧情,两人又聊起了之前在燕影拍摄的《小院》,自然也提到了燕影的那些同学们。 章艺谋毕业分到了广西电影制片厂,一同分去的还有同学程凯歌。 去年程凯歌执导电影《黄土地》,章艺谋担任摄影师。 这部片子在今年的金鸡奖上评价一般,章艺谋倒是因此获得了最佳摄影。 不过《黄土地》墙内开花墙外香,下半年影片送到国外参展,获得了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洛迦诺电影节是历史悠久,是世界影坛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型国际电影节之一。 在影响力上与欧洲“三大”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有很大的差距,但好歹也是国际a级电影节,比什么休斯顿国际电影节之内的野鸡奖要强多了。 程凯歌也因此成为了国内第五代导演当中第一个获得国际奖项的导演。 听着章艺谋言语之中对于程凯歌的羡慕,林为民道:“伱也不错啊。《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得了两个摄影奖。这回的《老井》天明兄寄望甚高,得奖也有很大概率。” “之前我干摄影,这回《老井》又当了演员,我发现电影真的是导演的艺术。”章艺谋满是惆怅的说道。 林为民调侃道:“怎么着?摄影干够了,想换导演当当?” 章艺谋听他这么一说,脸上露出几分羞赧,“我就是个摄影师,哪能干得了导演?” “你在燕影学了四年,又有实践经验,有机会了确实可以尝试一下。” 林为民的鼓励让章艺谋的眼睛亮了起来,“林老师,您觉得真能行吗?”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干导演的料,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 这句反问让章艺谋愣在原地。 是啊,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四年的学院教育,三年的实践经验,电影拍摄制作的所有流程他了如指掌,凭什么不行呢? 可是…… 章艺谋想着想着就有些泄气,他毕竟是摄影出身,就算是想自己当导演拍电影,厂里也肯定不会同意的。 林为民看着“幼年国师”一脸苦恼的样子,心中感叹,真是青涩啊! 晚宴结束时,林为民从车上拿出杂志送给章艺谋。 “这是最新一期的《当代》,在剧组有时间了,可以看一看。” 章艺谋接过《当代》,一头雾水,不知道林老师是何用意,只能点了点头。 看着汽车的车尾灯,章艺谋又看了看手上的《当代》,心中满是疑惑。 进入十二月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燕京城一片萧瑟,就差一场大雪。 丢了的手稿迟迟没有音讯,这年头没有监控,没有dna检测,丢了的东西想要找回来,难比登天。 林为民对此倒没什么感觉,可这事的传播反而越来越广。 一开始还只是国文社内部,然后便是文坛这个圈子,再后来很多读者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有不少好奇的读者还特意写信来求证这件事的真伪,让编辑部哭笑不得。 读者们对于手稿的关注,更多的原因还是对《大明王朝1566》这部小说。 从十月份发表上半部分开始到十二月份,整整两个月时间,《大明王朝1566》的口碑逐步发酵,俨然已经成了整个1985年中国文坛热度最高的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