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梅与三十八子女(附《圆觉经》讲记(二)) (第2/3页)
也只好关门大吉了。三十八个孩子只好送去当地一家国家办的福利院。分别那,哭声动地,梅当场昏了过去,她心里舍不得孩子们啊!但又无可奈何! >不久,梅与吴征友好地分手,吴征回他原来的福利院上班。 >为了生活,梅又去帮人家开出租车,而脑子则记挂着厂子和孩子们。 >在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思想斗争后,梅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回家去处理、变卖服装厂。 >梅悄悄潜回家乡,在昏暗的手电光中,眼前的情景让她瞠目结舌。车间的窗户没了,电动缝纫机等设备不是缺胳膊便是少腿,这般景象告诉她:投资二十万元办起来的服装厂已经一文不值!满地狼藉激起了她的满腔怒火!梅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把夜总会老板鱼头告上法庭。 >于是梅走进了金剑律师事务所。 >想不到竟会在此时碰到老同学金剑。 >当梅完成了长长的案情叙述之后,泪流满面:“金剑,你可要救救我!” >起来,读书时我也曾暗暗追过梅,当时只佩服她有一身骨子里的坚强,看来如今还是这样,只是社会怎么也容不下曾走过弯路的人,而女人更难!人啊人!有时竟会是一种如此残酷的动物! >我答应了,决定全力以赴完成她的全权委停 >不久,我受梅的全权委托以名誉侵权为由将夜总会老板鱼头告上法庭,要求判令被告给予精神赔偿和经济赔偿。 >案子拖了很久。 >梅不想再等了,对我,打官司若胜了,将赔偿金送到当地福利院给她曾收养过的三十八个子女。这时候,她心里还装着孩子。 >不久,梅又出门了,流浪涯。 >我暗中寻思:社会的偏见,梅会不会重cao旧业?但愿不会! 附录:《圆觉经》讲记 1 文殊师利菩萨的三个问题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告佛言: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用最尊贵的礼仪,即五体投地、用自己的头顶来触及佛的脚面,尔后起立右转,绕佛三圈,又长跪在佛前双手合掌,对佛乞请: “大慈大悲的世尊,祈愿您为在座的弟子宣如来清净因地的修持法门,以及菩萨在大乘修行中怎样发清净心,远离诸种无明妄心,以使未来末世的芸芸众生在追求大乘境界的修行活动中,不至于堕入不正确的见解。” 文殊师利菩萨完之后,再次五体投地向佛祖致礼,反复三次,以表示弟子的虔诚之请。在这里,文殊菩萨提出了三个问题请佛回答: 一、佛在清净因地是如何修行的? 二、菩萨在修习过程中如何发清净心远离无明? 三、怎样才能保证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会堕入邪见之中? ■佛在清净因地如何修行? 关于“佛在清净因地如何修斜的问题,佛陀是这样回答的: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佛道:各位善根具足的佛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字叫做“圆觉”,它能流出一切清净的真如、菩提、涅盘的智慧,以及由生死此岸到达涅盘彼岸的根本方法——波罗蜜,并依此来教诲和影响修菩萨行的贤者。 一切如来的本起因地,即如来生起的最初的觉悟心地,无一不是依靠圆满遍照的清净觉悟之相,永远断除无明烦恼的缠缚,从而成就佛果道业。 这里的“无上法王”是指佛陀本人。“陀罗尼”,汉译为“总持”。“总”是总摄一切法,“持”是能持无量义。也就是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的意思。分为法、义、咒、忍四种。 一、法陀罗尼,也叫闻陀罗尼,对于佛的言教听闻之后不会忘记;二、义陀罗尼,对于佛法的义理正确理解而不会忘记;三、咒陀罗尼,对于一切咒语坚持持诵而不会忘记;四、忍陀罗尼,安住于诸法实相而不动摇。四种陀罗尼中,法、义二种以念、慧为体,咒以定为体,忍以无分别智为体。 也就是佛陀通过对佛法总纲的正确把握,教授给身居清净因地的菩萨们如何是真如、菩提、涅盘以及到达彼岸的方法,因此,一切如来在未成佛前的因地修行中,都要依靠圆满遍照的清净觉悟,永远断除无明烦恼,这样才能成就无上佛果。 ■在修习过程中如何远离无明? 那么什么是“无明”呢?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佛: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认识上的种种颠倒,就像迷途的人一样,分不清四方,东奔西窜,寻找出路。 虚妄地认为: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合成了自己的身体,又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俗之境所缘的幻影妄执为自己的心相,就好像有眼病的人眼里幻见空中有花,看见月亮有重影就认为有两个月亮一样。 各位菩萨啊!空中哪里有什么花呀,只不过是病饶妄心幻执而已。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