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2/2页)
有人发粮发药,条件依然还是比较艰苦, 大雨不断,百姓们的棚子、帐篷,在风雨中飘摇,可就算漏水也冲比泡在水里强, 哪怕雨太大,缺少燃料,但就算是嚼把面粉,嚼把麦子,也还能坚持。 “水又涨了,” “雨还不停,” 面对老天,人力渺小,但没有谁愿意就这样放弃, 贼老天,逼急了也要跟他斗一斗。 秦琼调了许多官吏、官兵、乡团、民壮等,编成了一支又一支队伍,让他们继续动员帮助百姓撤离, 许多人水没淹到家里来,都不肯撤。 只能是一边苦劝,一边半强制撤离,实在撒泼打滚都不肯走的,那就不再管他,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通知了劝说了,仍固执的那就不关别人的事,大家很忙,要护堤,要运粮,要帮助其它愿意撤的人转移。 无数的人,如同蚂蚁搬家。 暴雨如注, 他们也只得尽可能的带上家当,背上家里的锅碗瓢盆,带上被褥衣服,家里的粮食背上,扶老携幼, 若是家里还有牲畜的,肯定也舍不得放弃,牵牛赶猪,连鸡鸭都要装在笼里挑走, 如同逃难。 虽然在雨中很狼狈,但他们起码还是幸运的, 并没有等到半夜水突然冲垮了房屋,冲走了妻儿孩子,卷走了鸡鸭猪狗,把一切都淹没时才知晓洪水来了。 有了时间提前撤离, 他们也只是淋雨,只是家里的许多破烂家当带不走,起码一家子都还安全,大部份财产也能带上, 最重要的是命还在,家人都还在。 甚至在这雨中,还有官吏士兵们为他们带路,指引帮助他们前往撤离安置点。
水漫金山。 无数官兵乡壮奋战在千里黄河长堤上,日夜巡视,不断加固, 但水太大了,水开始漫向两岸, “不能决堤,守住。” 这是最后的底线, 就算泄洪,也得能控制住,决不能决堤,出现那种上百丈的大决口,否则真要夺流改道,再无法控制。 洪峰过境, 许多河段堤坝都开始漫溢过水, 而这时悬河下的两岸,暴雨带来的巨大雨水,也在不断积升,形成严重内涝。 秦琼上了堤坝,亲自在搬沙包, 李靖也在濮州的黄河大堤上亲自指挥, 坚守, 决不能大决堤。 只要还能守住,那么就算现在漫溢两岸,加上暴雨内涝,会淹没许多州县乡村,可也只是部份受灾严重, 可一旦大决堤,不管是改道向河北,还是夺流向东南, 都会使灾情十倍提升,甚至让河北或是河南淮南成为惨烈的黄泛区。 必须继续束缚着这滚滚黄河水,继续沿着黄河道,奔腾流入渤海湾。 洛阳, 简单修复过的洛阳宫中, 李世民看着外面的雨幕,脸色苍白,他转身跪坐在洛阳宫中的老君殿太上老君像前, 向李家的始祖祈求。 希望暴雨能够停歇, 希望黄河大堤能够守住, 皇帝在老君殿跪拜祈求了一天一夜。 八月初五, 洛阳的雨终于停歇了, 天上出现了久违的太阳, “圣人,雨停了!” 内侍监张阿难走进老君殿,向跪拜祈求一夜了的皇帝报喜。 李世民抬头, 双眼赤红,嘴唇干裂起皮,整个人十分憔悴。 他已经好几天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黄河大堤守住了吗?” “还没有决堤改道的消息,” 没有坏消息,那就是好消息,虽然消息有滞后性,暴雨、洪水,都可能让消息延迟, 但李世民心中还是抱以最好的期望。 张阿难扶起脚麻的皇帝, 赶紧传早膳。 皇帝只要了碗小米粥,此时十三州无数百姓受灾,他又如何有胃口吃那些精致早点。 这一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消息,等的心焦。 直到晚上, 消息陆续送到洛阳, 河北魏州杨恭仁、相州张亮、幽州程咬金,他们巡视黄河北岸,发回急报,雨停了,洪峰过了,大堤保住了。 接着是李靖、秦琼他们也从黄河南岸传来好消息。 大堤保住了,虽然漫溢和内涝,也使的数十县受灾,但好在朝廷提前预警,早做准备,百姓大都提前撤离安置,粮食也早转运,所以不幸中万幸, 这次水灾很大,但死的人不多,损失也还能接受。 “叫李淳风来,朕想知道,还会不会有大雨,还会不会有大水,黄河大堤还有没有危险!” 李淳风赶来,告诉皇帝,接下来还会有雨,但不会有这么大的连日暴雨了。 听到这李世民终于长松一口气,还好。 这次黄河十三州大水抗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