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2章 千金惠人 (第1/2页)
雨停了,天晴了。 人在江州的武怀玉正在给洛阳的皇帝李世民上折子,他请求前往洛阳面圣,然后去受灾的黄河十三州。 “千金堂、惠人药所要立即通知下去,马上调动医、药,随我前往灾区。” 武怀玉打算去灾区一趟,肯定也要送帮助送温暖去,不过他知晓现在灾区那边并不是很缺粮食,反倒是医药这块较缺。 大灾之后有大疫。 尤其是大水灾之后,最容易出现传染疫病,现在又是八月初,天气还较湿热。洪水过后,大水泛滥,许多村庄城镇被淹没,千里泽国,无数人、畜被淹死,泡在水里,就容易腐坏,甚至许多病毒细菌在这种环境下也是极易传播的。 “阿郎要亲自去吗?”红线问。 “你也随我去一趟灾区。” 怀玉带红线去,主要是想让她在那边招人, 虽说现在天晴雨歇,黄河下游大堤保住了,可那大水一时半会是消不掉的,许多地方还泡着呢, 洪水过后,灾情没有结束,其实反而会更麻烦。 许多城镇村庄房屋被水淹没泡了,更别说无数的庄稼,还会包括许多作坊等。 就算等到水完全消退了, 可这烂瘫子也不好收拾的, 许多秋收的庄稼还来没的及收,这下绝收了。 甚至许多房屋都毁了,住都没地方了。 对许多百姓来说,这是非常绝望的,一家人还在,但生活怎么继续? 以前,那些jianian商恶绅却很喜欢趁灾后坑害百姓,借粮借钱放高利贷,又趁机极便宜的买人为奴,甚至趁机低价吞并别人家的田地宅子。 大发灾难财。 许多豪绅地主的田地,就是这么一代一代,趁着一场又一场的灾难吞来的。 如果是朝廷官府不作为的时代,他们就更加为所欲为,卖高价粮,卖高价药,放高利贷, 总之,趁你病要你命。 会有许多人牙子往灾区跑,挑那些长的还不错的孩子,以极低的价格买走。拉上一车粮,就能换回一群人。 武怀玉不是那种要发灾难财的人。 但灾后重建,对许多百姓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许多原本就无产业的佃户、伙计、学徒、工人等, 他们抗风险能力最弱,遇到大灾,真的就一无所有。 灾后工作机会也少, 许多人只能成为流民, 武怀玉送医送药过去,顺便要从那边招些人走。 有技术的各行工匠当然是优选,武家那么多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工匠。 当然没技术也不怕,只要有胆量,武家可以招他们到岭南,甚至以后到流求、珠崖、吕宋那边去开荒屯垦,直接雇佣做伙计也行,或是合伙经营也行。 反正那些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他们出人出力,武家出地出工具等, 或者说去做工人,挖矿、制盐、做工,都是可以的,总比留在灾区机会好的多。 将来还能在南边买地置业,也能有自己的田地,自己的房屋,甚至娶妻生子,他们需要的只是勇敢的迈出背井离乡这一步,大胆去闯。 惠人药所,武家卖药的,最初叫熟药房,后来扩大规模,改为惠民医药局,再后来怀玉觉得还是要避避讳,就改叫惠人医药局,最后改成了现在的惠人药所。 这家跟千金堂各有侧重,千金堂是问诊开方配药。 惠人药所,主要是采购、炮制药材,加工配制成药,出售药品。 两家连锁店要说具体的区别,大致是千金堂走的是诊所医院的路子,惠人药所走的是药企药房的路子,只不过有时也不是分的太细, 两家店也都有医生,也都有配药卖药,只是说侧重点有些不同罢了。 一个是看病为主,一个是制药为主。 现在都是大唐行业中的执牛耳者,其实最早武怀玉搞惠民药局,是希望跟朝廷官方合作,做成一个官私合营的大药房, 集采、制、销为一体,而且主打平价,借助朝廷官方力量,把这买卖上来就做大,遍地开花,既赚钱,同时又兼顾惠民的理念, 可惜这事情搞来搞去,最后都没合作成功,武怀玉只好自己干,其实任何年代做医药都是绝对暴利的行业,毕竟准入门槛其实也很高。 但明明给朝廷送钱送名声的好计划,那些家伙太过官僚,居然没搞成。 如今千金堂和惠人药所成了私医药的一面旗帜,甚至武家在自家各个书院里,都有建医学院,大规模培训医师、护理、药剂这些专业人才,比起朝廷的太医署、各地州医学院的那点规模,一点不输。 现在,武怀玉一声号令,能够从各道调来大批医、药赶往灾区。 惠人药所的经营的熟药为主,其实也就是中成药,当初叫朝廷一起搞,人家不愿意,现在武家搞的风声水起, 不仅把熟药主业做的起飞,而且医学药剂学等教育培育也搞的很好,甚至因为这买卖做的大了,各地惠人药所甚至还兼做起借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