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儒仙_第一章 野坟狐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野坟狐话 (第2/2页)

将军庙,隔三差五来村里闹一回,俨然成了黑将军派来抓小孩的使者。村中胆大的,拿棍棒打他赶他,他仿佛全不知疼痛,依旧疯病如故。

    村民时常感叹,小小瓦罐村不知缺多少德,出了西疯东癫两位奇才。

    …………

    村子东头,响起的朗朗书声划破黑夜。

    读书人胸怀正气,能吓退妖魔。至少今夜之前,这家主人是不信的。可在一个没有科学的世界,除了玄学也没有更好选择。

    “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

    宁家住在村东头,院中长了株合抱粗的大桃花树,满冠花开绚烂华贵,却映照出树下寒酸落魄。

    十二年前,宁氏父子迁居瓦罐村,自此过起耕读生活。宁伯鹤文章卓然,与县令祝明台结为知交,两家定下儿女亲家没多久,祝县令高升殿中侍御史,祝家随之迁回京城。

    再后来宁父病故,剩个孤男,今日长至十七岁,名唤宁云卿。因未至冠龄,也没取个字。

    他满心求取功名,不通人情世故。家徒四壁,哪时饿得急了,便将田地产业通通贱价典当。

    黄太公断言,大小伙子,一事无成,连个上门说亲的都没有,迟早得憋疯。

    果然,就在五日前,这宁姓书生彻底疯了。

    早起打水的张屠在草蛟溪将他捞出,醒转过后,一会寻马鹿,一会找人借首级。着实吓得众村民不浅,这玩意儿岂能轻易出借?还回来还有用吗?

    还是黄太公见多识广,瞧出这是中邪了。

    怎么办?先灌大粪!

    被死死按住的宁书生,面对着满当当的粪勺,病很快好了。

    窗前有张摇摇晃晃的断腿书桌,整齐堆叠六七本科举应试书和文房用具,边缘还落了些风吹进来的桃花。

    看起来唯一值钱的是当间那方砚台,两掌来宽,散发黑泽,纹路清晰。雕刻极为精美,张良进履的典故。

    虽说简陋,也还素净。

    书桌前,坐着个仪表堂堂的俊逸书生。如同所有故事主角那般,剑眉入鬓,星目凝神。头扎黑色发带,穿了件单薄蓝布衣。好在现今四月份,山间有些春寒,也不十分冷。

    他正捧书夜读,没有红袖添香狐仙作伴,脚边趴着一条瘦骨嶙峋的老狗,迷蒙眼睛打瞌睡。

    咕咕!

    咕!

    人和狗的肚子交替作响。

    窗外月亮还算明亮,就是风有点大,吹的油灯滋滋冒火星,烟气熏得人直掉眼泪。

    即使这样最劣质的灯油,对于宁家也是稀物。可想起那两只狐狸,他还是决定挑灯读书一整夜。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其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上则为为什么呢?”

    宁书生目光悄悄从书本移开,斜着眼睛不怀好意地瞟向黑犬,似乎指望它能说出下一句。

    黑犬瞬间毛骨悚然,竖起耳朵,睁大狗眼。

    “咳咳,上则为日星啊。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一个表白失败的现代青年失足掉进湖里,醒后到了这个陌生世界。家里米缸比脸还干净,三天吃了半个杂粮饼,还是从狗嘴里抠出来的。

    这是一个类似古代华夏的世界,历史在崖山海战分了叉。

    一伙江湖剑侠救出抗元领袖文天祥。文丞相秘密组织义军,奇袭元军大营,捉杀主将张弘范。

    海上宋军趁机反攻,二十万元军溃散奔逃。

    宋国凭借半壁江山,君臣励精图治,十年之后出兵北伐,一鼓荡之收复两京。

    宁书生感叹:“真是恍然若梦,我大宋竟有如此雄风。”

    江山再延续一百八十三年,王朝鼎革,传至本朝。国号大周,定都金陵。

    武氏享国一百六十三载,当今皇帝年号太平,人称太平天子。

    国朝以科举取官,因此天下尚文。

    宁书生感慨,不管什么年代,想吃rou都得读书啊。

    “在秦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或为辽东帽,清节厉冰雪。”

    黑犬摇晃脑袋,每次书生诵读,总是能很快陷入昏睡。或许这就是宁父逝世后,它还愿意留在这个饥寒交迫的家中的原因。

    宁云卿声音继续,却慢慢放下书本。眼中闪过一丝杀气,双手cao起那方砚台。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正在这时,黑犬好像感应到了什么,突然抬起头。

    一人一狗,四目相对,无尽尴尬。

    宁云卿笑了笑,怪叫一声,起身举起那方砚台猛地砸去。

    “今天这狗rou,我是吃定了。”

    砰!

    砚台没破,真硬。

    黑犬矫健让开身,毫毛也没伤着。它抖抖身上的皮毛,嘲讽地看了眼地上的人,夹着尾巴走出房门,院子里是一堆劈好的木柴,架起的铁锅。

    宁云卿一脑袋磕在砚台上,头破血流。血流进墨池,顺着纹路蔓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