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阴阳砚台 (第1/2页)
次日清晨,一群山雀落到树冠里啄食黄豆般的小果,相互梳理羽毛,叽叽喳喳吵闹不休。 宁云卿醒来时又疼又饿,寻些蜘蛛网敷在额头伤口。黑犬不见踪影,大概寒了心,自寻活路去也。 他呆呆坐在院间大桃树下,那方古朴砚台,记忆中是宁父留下的唯一遗物。呆书生最困难之时,也没想过要卖了换钱。 “这下彻底卖不掉了!” 因为这方砚台正静静悬浮在自己识海里。 书生不自觉抬手摸了下额头,顶多就擦破点皮,再如何也不可能把砚台磕进脑袋里去。 而且识海内鲜血侵染过的砚台发生了变化。 原先的进履画刻,从张良双手捧履变成黄石公已经穿上鞋,将一卷竹简授与张良。 那竹简上镌刻一篇《御灵画术》。 “原来读书真的可以读出朝游北海暮苍梧?” 他双手颤抖,一直在等超越平凡的机会,托两辈祖宗的福,现在终于等到了啊。 “爹,娘,孩儿出息了!” 山风拂过,桃花窸窸窣窣往下落。人间四月天,并不如某位才女笔下那么好。半边天乌云汇聚,远处山峦间云遮雾绕,雷声隆隆,大雨引而不发。 这是一个有神鬼妖魔的世界。 宁云卿把那篇《御灵画术》研究半天,口诀囫囵背个烂熟,通晓大意却不得入门,依旧像空守宝山还饿肚子的蠢汉。 咕咕! 现在肚子真的饿了。 宁云卿看了看天色,随手抄起柴垛上的短柄斧头系在腰间,匆匆出了门寻食。 他不知道瓦罐村此时已是凄风惨雨,人心惶惶。 昨夜消失的是黄大户家的小孙子,阿姆抱着入睡。凌晨时分一阵狂风吹灭蜡烛,家人昏迷过去,醒来后小孩便凭空消失。 黄大器召集轻壮要去野猪坡毁庙,黄老太公死命拦着,正打算再去请道士来降妖。 却说瓦罐村北面那条草蛟溪,发源黑山深处,三丈来宽。 百余年来,溪水深浅不变,清浊却是两样。这也使得当年天下闻名的青玉镇,萧索成了瓦罐村。 两只狐狸从草丛里窜了出来,小心翼翼探出头,在草蛟溪北岸喝水。 红狐有些害怕地问:“那条老泥鳅呢?” 白狐淡然道:“这里没有他的气息。九年前,他跟恶汉斗了一场,如果没死,应该是逆溪水而上逃回黑山深处。” 红狐放下心来,大口喝水,她看向下游溪水南岸,惊诧道:“jiejie,那人是不是傻?” “瞧模样倒是挺俊秀的,看打扮像个书生。” “那些人间书籍不是说,书生都是顶聪明的人?” 白狐优雅地摸了摸嘴巴,轻声道:“人间事,很难说清。” 书生扎起裤腿,踩在岸边浅水里,聚精会神盯住溪面,举起斧头猛地向下挥。溪水四溅,落了个空,还差点砸到脚。 “哈哈哈,瑶瑶活了八十三岁,从没见过有谁用斧头劈鱼。” 红色小狐狸乐得直在草地上打滚。 “jiejie,我还是太年轻了。” 红狐小眼睛溜溜转了圈,寻了根树枝,吐出一道黄光,将树枝抛入溪水,顺流而下。 白狐呵斥道:“瑶瑶,不要多管闲事!” 红狐吐了吐舌头。 “jiejie,又有人来了。” 白狐急切地说:“那个异人身上煞气好重!我们快避开他。” 她们继续向东面而去。天地将变,无论山间蚁兽,又或是人间生民,都在急急忙忙地寻找可以获得庇护的栖息所。 听见脚步声,宁云卿回头一看,差点没吓得三魂出窍,斧头也脱了手。 一个佝偻腰身的驼背,手里提盏青纸糊的竹骨灯笼,一瘸一拐走到溪水边,沉默地望向对岸,目光清澈凌厉。 “兄台有何见教?”宁云卿边说话,边弯腰在溪水里到处摸斧头。 “你是在摸鱼吗?” “仁兄好眼力!”宁云卿前世立志入公门,就是为了这个宏伟目标。 “听说读书人胸藏浩然正气,除jianian镇恶,斩妖伏魔,为何我见过的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 “反而那些受谤被唾者,守护一方,不计得失,你说是这个乾坤天地病了吗?” 驼背声音有些凄凉,极富感染力。宁云卿一时不知说点什么,暗暗握紧手中斧,这人精神不太正常! “兄台说得好,好有文采啊!” 驼背嘲讽地看了眼宁云卿,目光逐渐变得浑浊。他慢慢抬起双掌,做了个要发功的起手式。 宁云卿赶忙让开几步。 “虫虫飞,飞在草丛堆。” “虫虫飞,飞到花丛中。” “虫虫飞,飞上白云间。” 那驼背眼神渐渐变得浑浊,拍起巴掌,流着口水又唱又跳。 宁云卿松了口气,原来真的是个疯子。 正在这时,上游溪水好像冲下个什么东西。离近才看清,一条树枝上竟然穿着六七尾还活蹦乱跳的鲜鱼,顺溪水向这边漂来。 宁云卿心头狂喜。突然,他发觉有些不妙,驼背疯子怎么不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