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万古流芳的机会(求订阅) (第3/3页)
都点头不已。 尤其杭州刺史等人,每个人都激动不已,也满眼骄傲。 看着眼前这焕然一新的西湖,他们一个个都双眼放光。 他们明白,这次参与治理西湖,将会成为自己履历中非常亮眼的政绩,将会带来很多益处。 “公子所说极是,正是所有杭州百姓齐心协力,才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下官在杭州为官七八载,却从未想过会看到这样一幕,令人叹为观止!” “也就是公子,才能让百姓如此爱戴,并甘为驱策,换做其他人断无可能” 杭州刺史感慨不已地说道。 随着他这番话,现场众人都点头不已,显然深有同感。 站在人群中的许敬福和另外几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点。 当然,他们的心情此时都有点苦涩,也非常无奈,甚至有些惊惧。 李医转头看了看杭州刺史等人,然后微笑着说道: “各位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百姓!” “只要你们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老百姓就会爱戴你们” “如此一来,你们不但能施展抱负,造福一方,也能更进一步” “眼前的这个场面,就是最好的证明,诸位切记!” 话音落下,现场所有人却都愣住了。 此时的他们,甚至有种面对天子的感觉! 这是错觉吗?谁也说不清楚。 稍顿一下,杭州刺史率先反应过来,随即长揖到地。 “谨遵公子教诲,吾等必兢兢业业” 紧随其后,其他人也纷纷长揖到地,齐声高呼道: “吾等谨遵公子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医上前两步,扶起了杭州刺史,又让其他人都直起身来。 接着又聊了几句,杭州刺史突然说道: “公子,这两道长堤眼看就要完工,却还没有名字呢!” “鉴于这两道长堤是由公子提议修建,且由公子出资” “吾等商议了一番,又询问了诸多杭州百姓的意思” “决定将这两道长堤分别命名为公子堤和仁爱堤,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李医不禁愣了一下。 后世大名鼎鼎的苏堤和白堤就这么没了,摇身变成了公子堤和仁爱堤。 “白居易,苏东坡,对不住了!” 李医暗自忖道,随即又摇了摇头。 “这两道长堤是由杭州百姓齐心协力建造而成,虽是我提出的方案,但我却不能居功” “我建议这条正在修建的长堤叫做贞观堤,说明其修建的时期” “较短的这条长堤,可以叫做同心堤,取同心协力的意思” 话音落下,现场众人都愣住了。 李医的这番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医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样一个留名千古的机会,居然舍得放弃了! 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恐怕都舍不得。 但他们转而一想,却又释然。 医公子早已名传天下,而且必将万古流芳,哪里会在乎是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两条长堤。 接下来,杭州刺史又客套了一番,想留下公子堤的名称。 但是,李医依旧是摇头拒绝。 看到他态度坚决,其余人也就不再坚持了。 由此,这两道长堤也有了各自的名字,贞观堤和同心堤。 至于苏堤和白堤,却已不可能再出现。 接着又聊了几句,李医就抬手指向了湖中那两道长堤。 “各位大人,咱们过去看看那两道长堤吧,看看修筑的如何” “等这两条长堤建成后,还要在上面栽种一些树木花草,不能就这么光秃秃的,有碍观瞻!” “咱们修建这两条长堤,不但要起到防洪的作用,还要让它们成为西湖上的一道美丽风景” 说着,他就迈步而出,向那条正在修建中的长堤走去。 苏亶和杭州刺史等人立刻跟了上来,一起进行视察。 正在这附近干活的杭州百姓,都已看到了李医他们。 当他们一行人走近,所有人都暂时放下手里的活,恭恭敬敬地向李医躬身施礼,并高声问候。 相比一个月前,此时的杭州百姓,对李医更加崇敬。 这一个多月以来,杭州发生的种种改变,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并亲身体验了这一切。 那些住在杭州城内的百姓,感触尤其深刻。 现在他们每家都能喝到甘甜的西湖水,而且每个人都有事情做,都能挣到一份丰厚的工钱贴补家用。 这样的日子,让每个人都非常满意。 对于一手创造这些奇迹的李医,他们更是感激涕零。 行进途中,李医不停跟周围的百姓打着招呼,嘘寒问暖。 他询问了一下这些百姓,工作强度如何,中午吃得怎么样,能不能按时领到足额的工钱等等。 百姓们反馈回来的答案,让他很是满意,频频点头不已。 说话间,他们已来到贞观堤附近。 刚到这里,李医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家伙正是姚阿贵,跟其他人一起,正在躬身施礼。 一个月过去,这家伙变得壮实了许多,脸色也红润许多。 李医看了看这个家伙,然后微笑着朗声说道: “姚阿贵,明天你不用来这边干活了” “回家收拾一下,陪陪家人,然后去造船厂做事吧!” 听到这话,姚阿贵立刻跪了下来。 “谢公子赏识,草民明日就去造船厂做事” 说着,这家伙就已热泪盈眶。 李医轻轻点了点头,随即继续向前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