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章 关于头铁强化+17的显著效果(大章二合一求订阅(╥╥`) (第2/4页)
而后世有学子把这帮儒家弟子的考试答案收集起来,编撰整理,是为《礼记》,涉及封国、爵禄、职官、祭祀、丧葬、巡狩、刑法,民生等一系列的东西,五花八门,其实大概可以命名为—— 《儒家弟子考试论文大全》。 儒家版本《五年大考,三年模拟》。 颜渊常常名列前茅,铁头渊永远都是末尾。 当然,他至少是在神将琴张前面。 值得安慰。 岁月并不漫长,如同夫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某一日评讲了礼,并且衍生出其内核的义后,西王母选择了告辞。 临走的时候,她似乎是颇为有些不服气,玩笑道: “现在这个时代遵循周礼,唯独各国国子贵族,可以得到教育和传授,整个人间有学识的人没有多少,虽然有你这样的人,但是也只是像是太阳一样照亮了一个时间。” “但是,太阳会落山的,落山后的夜会更为漆黑。” “夫子啊,这个时代不适合你,既然你也已经看出乱世即将到来的征兆,也猜得到统一天下的君主不会在这个时代出现,那你为什么还要奔波一辈子呢?” 老人顺势回答:“是啊,你说的对啊。”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没错没错,你说的对啊,那样的圣人不出来,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啊。 子路却放声大笑。 “老师你又在糊弄人了。” 子贡也不以为意。 他们看向怔住的西王母,这些追随着夫子游学天下,无数君王抛出橄榄枝都不曾去做官的青年才俊们似乎有其他的想法,子游轻声道: “是的,如同当年的大周一样,神州汇聚在一起的时代似乎结束了,但是世事变化,未来是势必会再聚合的。” “但是,聚合之后呢?” “连文王周公那样贤明之人留下的国家也会逐渐分崩离析,未来的国度恐怕也会如此吧?像是现在这样分崩离析,彼此为战的话,逐渐地也会分离吧?” 西王母怔住。 子路豪迈道:“天下像是一辆恣意奔走的马车,往后定然会有足以靠着自己驾驭这天下的君王,但是君王会死去,下一代未必还有这样的器量,那么,夫子现在的目标,是为这马车加上缰绳。” “现实的国度是会分崩离析的!” “而思想的文脉是绝对不会被斩断的!” “帝王的时代会消失,国家可能会分散,但是,只要后世这广阔大地上的人们都有着相同的信条和文化,那么无论多少次,神州都会聚合的吧?” 国家会分散的。 那么,只要这些人都认同同样的东西,就仿佛无形的绳索。 总会将他们拉到一起去。 子路伸出手指点在旁边少年的脊背上,道:“人没有脊背的话是无法站起来的,夫子要做的,是为千年万世,塑造一条属于我炎黄的脊梁骨,于我看来,得一勇也,神州之未来,必当有勇!” 曾子低语:“当有孝,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旁边有弟子笑着道:“亦当有仁,仁者爱人也,爱天下之人。” “神州之未来,当有礼仪,他日称呼炎黄,当是礼仪之邦!” “当有大义,千百年后,夫子留下的义和仁,仍将会在我们的后裔胸膛当中回荡,何以为义?义也,宜也,虽百死而无悔,义之所在,在所不辞!” “是信,信为人言。” “当承君一诺,守此一生。” 一个个声音道出自己的选择。 而夫子门下的儒并非是一样的,七十二贤人,皆通六艺。 从夫子身上继承了某一方面的才学,又都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子游道:“礼智信,仁勇义,夫子周游六国,将这些传播下去,是为后世留下一条希望,这也是夫子所看到的未来所需要的东西。” 他声音顿了顿,温和道: “以我来说,是夫子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九个字足够了。” “这个时代,礼崩乐坏,各国之间人才彼此流通,此国之人为他国而战,屡见不鲜,可能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可以稍微等等……” 他伸出手,洒脱笑道:“诸位是神灵,千秋不死。” “若是不信,可以代替我等去看看。” “以我来说,夫子所说所做的这九个字,便是炎黄之脊梁。” “或者说,应当是四个字,千年之后,万年之后。” “那四个字,仍旧会锁定我炎黄无数英杰的人生轨迹。” 他声音顿了顿,断然道:“家国天下!” 西王母看着这聚集在那老者身边,一个个洋溢着自信和从容的人类,似乎不敢置信,这样多的理想主义者为何会同时出现,当她看到那老人的时候,却又明白了,不是汇聚,而是塑造。 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 既然周礼已没,天下不义,未来之明主不出。 我等当为神州诸国铸一脊梁。 仁者爱人,施恩于人,让所有人的血脉里面奔涌着相同的东西,神州诸国的未来,应该是仁而爱人的,当是温良恭俭的,当是堂皇正大的。 当遵循义,行走于礼仪,是礼仪之邦。 当心怀仁,当与人为善,当以直报怨。 当勇武,当孝,当重人而轻鬼神, 是以人为主,哪怕是未来这个国度仍旧四海交战,但是只要所有人血脉中奔涌着相同的文化基调,那么就有融合的可能,许久后,西王母慢慢点头,道:“我会看着的……但是未必会如你们所愿。” 子游道:“十年应该是不行的,但是百年应该会有所不同。” “千载之后,当您再度来到我们走过的土地上。” “这里会被称呼为礼义之邦,而天下一统。” 西王母不置可否。 其余的神将也不相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