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来了大买卖 (第2/2页)
边有人负责开票,最后再去领钱。 等刘青山他们来到的时候,发现正有五六个村民,乐呵呵地排队等候。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喜滋滋地拎着个面袋子,还跟旁边熟络的人聊:“多亏我去年秋勤快勤快,采了两茬木耳。” 话间就轮到他了,一共三斤多干木耳,品质也是一等品,换了将近五十块钱,把老汉乐得合不拢嘴。 旁边的人也嘴里恭维着:“丁老汉,发财啦,一会请客!” 老汉也乐得山羊胡子直翘:“没的,俺这就去买一盒过滤嘴,大伙都尝尝。” 转身刚要去供销社买烟,结果瞧见了老支书,立刻打起招呼: “张老哥,你们夹皮沟守着馒头山,也来卖山货啊?” 老支书点点头,然后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来,丁抽一根。” 顺手给另外几个人还有工作人员都撒了一圈,大伙点烟抽了一口,立刻惊道:“这烟咋还冒凉风儿呢?” 老支书则抽起烟袋:“鬼子的烟,抽不惯,还是咱们这旱烟抽着得劲。” 啥,外国烟? 大伙都用古怪的眼神瞧着老支书,旁边的刘青山想笑,这烟还是他从县里给老支书带回来的呢。 也不知道支书爷爷是真抽不惯,还是在这显摆? 一边抽着烟,丁老汉一边跟老支书闲聊:“老张啊,听你们夹皮沟去年干的不错,又是扣大棚又是养猪的,都成千元村了?” 旁边也有人插话:“可不是,我们村里的支书和队长从夹皮沟取经回来,今年也张罗着养猪和扣大棚呢。” 排在前面的一个人跟老支书谦让:“要不你们先卖山货吧,我家就是公社的,不急,你们是走着来的吧,道儿挺远呢。” 老支书笑呵呵地摆摆手:“你先来吧,我们的山货有点多,耽误工夫。” 那人瞧瞧刘青山他们几个人手中的袋子,心里琢磨:好像也没多少啊? 卖完山货的,也不着急走,都在这热切地谈论着,畅想着今年的山货收入,只要勤跑跑山,弄个一两百块,应该还是很轻松的。 终于快轮到夹皮沟了,张队长就跟一名工作人员:“俺们的车都在外面呢,能不能把大门打开?” 用马车拉来的,那肯定不少吧? 工作人员也不敢怠慢,找来钥匙,把大门打开,果然先赶进来两辆马车,然后突突突的,车老板子开着四轮也跟在后面。 最后,当张连娣开着大解放进来的时候,院子里的人瞧得眼睛都直了。 那位丁老汉咽了好几口吐沫,这才道:“老,老张啊,你们这是弄了多少山货啊?” 老支书又吧嗒了一口烟袋:“没整多少,都是干蘑菇和木耳啥的,去年开春都忙着种地了,没采山野菜。” 这还是没多少? 大伙瞧着车上卸下来一个个鼓鼓囊囊的大麻袋,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这差距咋就这么大涅? 不仅是他们,就连那些工作人员,都愣在那里。 他们也万万想不到:开张第一,就来了大买卖。 “师傅,验等吧。” 刘青山轻声提醒了一下那两位老师傅。 “啊,对,抓紧时间验等,这下估计要忙一阵子啦。” 两位老师傅回过神,开始认真看货。 车老板子则拿着本子,在旁边给各家各户记录。 足足忙活了两个多时,才把这一批山货收完。 在这个过程中,又陆陆续续来了几十个卖山货的,也都满眼艳羡地瞧着,嘴里还不停打听着。 等到算完账,这些山货,一共卖了将近一万五千多块钱。 供销社院子里,一下子就炸锅了,不少人眼睛都红了:一万五啊! “厉害,还是你们夹皮沟厉害!” 丁老汉竖起大拇指,心里彻底服气,他们丁家沟就在大山里边,可惜却没有这个眼光。 旁边也有人赞叹:“夹皮沟是真有高人啊,看得长远,该着人家发财。” 夹皮沟来的这批人,都把目光投向刘青山,心里满满都是自豪:这就是俺们夹皮沟的高人! 刘青山倒是不想夹皮沟太出风头,于是笑着跟大伙道: “其实也没啥,今年县里敞开了收山货,大伙今年卖的山货,肯定比俺们还多。” 这话中听,大伙都乐呵呵的,刚刚冒出来的嫉妒之心,也全都消散,剩下的,只有对未来美好的希望。 又聊了几句,夹皮沟的人就簇拥着车老板子,去会计室算账。 老板叔手里掐着一大把票据,昂首挺胸走在中间,张队长嘴里还一个劲叮嘱: “老板子,把条子都攥紧喽,别叫大风给刮跑喽。” “把俺刮跑,都不能叫条子刮跑。” 老板叔摆出一副要钱不要命的架势,逗得大家呵呵直笑,脸上的笑容,那是真开心。 可是到了财会室之后,却有点尴尬:人家没想到第一收购,就来了这么一笔大生意,所以准备的现金不够用。 供销社主任都来了,跟老支书打商量:“老张书记,要不条子先放你们手里,反正山野菜也快下来了,到时候一块算咋样?” 老支书一听就瞪起眼睛:“打白条啊,那可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