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53 夸功 (第3/4页)
唐已经初步解决了外患问题,内忧问题也正逐步解决中,是时候让部分重臣知道世界的真相了。 只有这样才能集合时代精英的智慧制定往后的发展计划,一直瞒着大家,只会徒耗资源最后事倍功半。 就好比岭南大开发战略,群臣的目的是为了打造粮仓。但看到世界地图之后他们就会明白,只有开发好岭南才能涉足整个东南海域,把这里变成大唐的澡盆。 还有新马岛和远征倭奴国,群臣搞不懂冒这么大风险远征倭奴国有什么意义,现在他们知道了。 所以再也没有人提刘仁轨远征倭奴国之事。 过了好半天众人才从地图带来的震撼中恢复过来,房玄龄率先开口问道:“圣人,敢问这张地图……” 李世民微笑道:“翠岚提供了大致框架,我又费时十年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信息进行补充,最终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李世民此言非虚,他不可能什么都听岳山的,肯定要自己派人调查一番才能彻底相信。更何况岳山给的递给空白太多,有必要进一步填充。 于是他就借用皇商行的力量收集整个天下的信息,这一过程整整持续了十年。 在那些人的打探下,这张世界地图上面被添加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各大势力范围也有了更准确的标注。 比如整个东、东南、南方海域,多了无数的岛屿。往西万里之外的各大王朝也被准备标注了出来。 这里还有一点趣事,就是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名称问题。 默罕默德并没有给自己建立的政权起固定的名字,或者他起的那个名字并没有被大众认可。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的名字传到中国被当时的唐朝人称之为多食、大食等等,在欧洲他们被称为萨拉森帝国。 至于阿拉伯这个名字,要等到九世纪的时候才出现。 不过因为岳山的原因,这个名字提前两百年出现在这个世界,并成为大唐对这一地域的固定称呼。 此时绿教徒在和萨珊王朝的战争中节节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距离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还有十好几年。 所以地图上他们的国土并不是很大,被房玄龄等人给忽略了。真正知道它们会变得多恐怖的,只有岳山和李世民两人。 不过两人都没有为他们解说的打算,起码现在没那个必要。对此时的他们来说,萨珊王朝还是阿拉伯帝国没有区别。 最终,一场为了刘仁轨远征倭奴国而召开的小会议彻底跑偏,话题都在围绕那张世界地图展开。 不过他们才刚刚看过世界地图还处在震撼之中,脑子并不是很清醒。众人更多的是亢奋,话题扯的也比较远比较表面,没有什么逻辑性和深度。 李世民也不奇怪,他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也好不到哪去。要不是有岳山在一旁引导,可能要很久才能从地图带来的震撼中清醒过来。 听众人不着边际的瞎扯了好一会儿,李世民就让众人先回去思考一下世界局势,然后每个人写一份折子递上来。过几天他会再次召开会议商量大唐后续的各种路线问题。 临走之前也被忘了警告他们保守秘密,在很多年内世界地图都将是大唐的最高机密,只能少数人知道。 等众人离开,李世民和岳山才开始商量起远征倭奴国的事情。 “刘仁轨不错,没有辜负我对他的期望。以不到三百人的损伤消灭倭奴国水师主力,焚毁三千余艘战船。如果他不是你的弟子,我绝对不敢相信这个战报是真的。”看着战报,李世民夸赞道。 “谢圣人信任。刘仁轨确实是世之名将,但这样的战果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岳山摇头谦虚的道: “海战和陆战不同,陆战是人与人之间的搏杀,战败了还能有逃生的机会。海战是船与船之间的较量,船沉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战船需要拉扯空间才能发挥战斗力,动不起来的船就是一块烂木头,任人宰割。” “这次的战争倭国人没有丝毫的准备,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大唐会不远万里跑到他们家门口去作战。” “再加上无数年以来他们从未被外地入侵过,打心底深处就没有想过要防备敌人入侵的念头。最终被堵在港口里,三千余艘战船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就被付之一炬……有心算无心,他们败的不冤。” “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所以不能时刻做好战争准备的海军,算不上一支强大的海军。” 李世民脸上的兴奋被慎重取代,道:“若真如你所说,那此事当写入水师教材供所有将领学习,让他们引以为戒。” “否则哪一天毫无所觉的情况被人堵在港口内,后果恐怕也比倭国水师好不到哪去。” “圣人圣明。”岳山道。 “不过劳师远征以弱击强还能取得如此战绩,殊为难得,你这个当师父的对弟子别那么苛刻。”李世民忽然笑道。 “是,等他回来我好好表扬他一番。”岳山失笑道。 “哈哈……”李世民也大笑起来。 …… 笑过之后两人继续话题。 “此一战之后倭奴国当能安分数十年,我大唐就可以放心开发新马岛及其周围岛屿了。”李世民道。 岳山却没有那么乐观,道:“我觉得五年内我们和倭奴国人还会有一战,这一战才是真正决定未来局势的关键战争。” “哦?你觉得倭国人还敢反抗不成?”李世民惊讶的道。 “倭国人和大唐周边的其他藩属国不同,他们孤悬海外,虽然名义上是中原王朝的藩属,事实上双方的交流仅限于文化上。相对来说他们对中原王朝的强大感受没有那么深。”岳山解释道: “之前中原王朝经历了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国力衰微,无力震慑藩属国,汉朝留下的威名几乎丧失殆尽。” “而倭奴国则相反,他们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消灭了国内的各方势力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国力日渐强盛。” “百济新罗一度向他们称臣,到现在新罗王还会往倭奴国送质子。倭国人是有自信的,他们不甘于当中原王朝的藩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