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52、脑卒中 (第2/2页)
炖了山药粥,那个养生还容易克化,侯爷喝点吧?” 顾舟点点头。 沈氏马上叫人掌灯,又让人端了水亲自伺候他洗漱了。 待山药粥端上来,顾舟伸手要去端,被她手一转给躲过了。 “侯爷您得静养,不能劳累,不能多思多虑,还是奴家伺候您吧!” 把人当成手脚残废的人伺候着,只需要出一张嘴。 待吃了山药粥,又对顾舟说:“外院条件简陋,侯爷还是挪到后院去吧,在这里奴家想给您做些好的吃都没办法。” 顾舟肯定不会在这种小事情上跟她意见不和,同意了她的提议。 见顾舟首肯,沈氏马上让人抬了肩與过来,把他挪到后院去。 收拾了床铺把人安置好,玉珠也撩了帘子进来。 主仆二人对视了一眼。 沈氏:“奴家去梳洗一下就回来,侯爷您先歇着,要不要给您拿本书啊?” 虽是问他,未等他答话就示意人拿本书来。 让人守着顾舟,她领着玉珠进了净室。 “侯大夫本来不肯说的,让奴婢又哄又诈才说了实情,他说侯爷是脑卒中的先兆,不能动怒,若是好生将养着还不怕,就怕突然发作。” 这种病一旦发作就不好治。 沈氏轻轻嘘了一声,制止了她继续说话。 “这事谁都不要说。”下达了封口令。 玉珠忙不迭地点头,“是,奴婢知道。” 洗漱毕趿拉着软底鞋子出来,坐在床尾把鞋子踢掉。 “侯爷看的什么书呀?” 凑过去看。 “看书费眼睛,奴家给侯爷读吧!” 温柔乡是英雄冢! 沈氏使出浑身解数来把顾舟阻在内院。 期间的书信公文都是沈氏让人到外院拿进来,她筛选过才拿给顾舟处理。 这一日,顾舟从公文里拿出一封信,信还是开了封的。 从信封里拿出一叠碎纸屑。 沈氏看到了,故作不知地问道:“这信谁撕坏的?” 质问去外院取公文的丫鬟:“你们怎么当的差?马上去查究竟怎么回事?” 顾舟摆手道:“跟她们无关。” 对屋内的丫鬟仆妇说:“你们出去吧!” 待人鱼贯出去,才跟沈氏说:“曲先生在半途被人扣留了,这封信是曲先生写来的。” 沈氏装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谁这么大胆?” 问得顾舟苦笑连连。 是啊! 谁这么大胆,故意设了局陷害他的人? 沈氏十分心疼的看着顾舟,抱住他的胳膊,把头倚在他的颈窝处。 “侯爷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顾舟被迷得五迷三道的,沈氏说什么就是什么。 沈氏说:“曲先生被扣留了,可别赶不上世子的婚期呀!” 泪眼婆娑,“侯爷回不去,曲先生若是也不能代表侯爷回去,世子该多失望啊!” “曲先生年岁那么大了,被关押着吃不好,睡不好,作孽哟!” 提议:“让人拿着侯爷的书信去赶紧把曲先生解救出来吧。” 顾舟本来等等看曹状会不会批下来,亲自前往的,也顺便收拾一番那些有眼无珠的人。 沈氏看到他的神色就知道他作何打算。 要说这沈氏除了小意温柔外没有什么长处,却把顾舟迷得神魂颠倒,全赖她这么多年只专注一件事。 那就是揣摩顾舟。 用这么多年来揣摩一个人,可谓是只要一个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看穿他的打算马上道:“可惜侯爷才昏倒过,不宜车马劳顿,不然……。” 抱紧他的胳膊,“奴家不让侯爷去,别人如何奴家不管,侯爷为了奴家也得保重身体。” 曹状都没有,想去也去不了。 顾舟顺着她道:“好好好,我不去,让青砚带着我的书信去。” 沈氏:“嗯,让青砚他们也回趟京城,婚礼上也能搭把手,我也让我身边于嬷嬷跟着回去, 于嬷嬷是经过事的老人了,什么规矩都懂,也能帮衬着点新妇,免得她行差踏错,再让人抓着把柄。” 这番唱念做打,给胡氏和袁明珠都上了眼药,就显得她一个好人。 偏顾舟就吃她这一套,她说的都是对的,没有不应的。 遣了青砚等人并于嬷嬷一起,去给曲先生解围兼走一趟京城。 武安府那边,袁明珠兄妹也算好了吉日良辰,在北关码头准备上船。 嫁妆是这些年陆续备下的。 这时候的女子,家里打小就会有目的的给准备嫁妆。 就像杜氏,平日看到袁明珠得了好的物件都会叮嘱她好生收起来做嫁妆。 所以嫁妆可谓是色色齐备。 一根针,一缕线,一个顶针……,甚至痰盂马桶都不缺。 到了婆家就能正正经经过日子。 安阳侯府来接亲的人站在袁家的大门口,看着一抬抬的嫁妆抬出来,嘴巴都快笑得咧到耳门上了。 桥泗巷外的街上,围得人山人海,都是看抬嫁妆的。 待有些今日看过抬嫁妆的小姑娘老了,发疏齿摇,还跟孙女或重孙女们重复说着今日桥泗巷袁家二姑娘出嫁的盛景。 至少她们有生之年,再未见过有哪家的姑娘的嫁妆超过了袁二姑娘。 接亲的人是打城东北门进的城,送亲的队伍不能走来接亲人的老路,只能走成东门绕行。 就算如此,当第一抬的嫁妆到了码头开始装船的时候,袁家这边还有嫁妆还没有出门。 戚老夫人的车马停在路边,透过车窗的缝隙看着一抬抬嫁妆从车旁过去。 一个梳着姑娘发式,但一脸褶皱的女人坐在她的对面。 “这门亲事本来该是我们郡主的,不知道这袁家使得什么手段夺了去。” 眼神里透着恨毒。 戚老夫人似乎被正在经过的那抬嫁妆上的一对玉如意吸引了注意力,并没有回应她的话。 更像是没有看到她带着刀剑寒光的眼神眼神。 直到那对玉如意渐行渐远走出视线,才似乎回神一般扭头问她:“筠娘你刚才说什么了?” 被称为筠娘的女人被噎得一梗,眼泪哗哗流下来,质问道:“难怪人人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姑奶奶出了温家就不是温家的人了,温家姑娘的死活就跟您没有关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