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44、蠢且坏 (第2/2页)
。 蓁姐儿看着大人吵架,抱着小姑姑的腿不撒手。 袁明珠把她抱起来,“吃饭去。” 小姑娘乖巧的点点头。 袁明珠觉得这个侄女以后又是一个曾祖母,性格太绵软了。 这么小就能静下来的做女红,安安静静不吵不闹。 袁明珠可不觉得这样是好事,三从四德在别人看来是好品质,在她看来就是逆来顺受,是受气包。 不是谁都能像曾祖母似的积攒了几辈子大德一般遇到曾祖父,既然这样,女孩还是该稍微强势一点。 袁明珠抱着蓁姐儿,示意jiejie扶着曾祖母,不去理会后头的闹剧。 她还没卑贱到人家给她上眼药,她还宽容大度去以德报怨。 邵氏也该得些教训了。 听说袁季驹要去给袁明珠送嫁,之后就待在京里不回来了,邵氏傻眼了。 她就是有些不忿袁明珠在家处处得宠,吃穿用度比所有人都好不说,家里的生意她也插一手。 如今跟安阳侯府世子定亲,小姑子居然提出来要了所有江南的产业做嫁妆。 她也不怕撑死她? 任氏这贱人装好人慷他人之慨,对这事三缄其口。 家人其他人也像是要默认这事。 眼瞅着这偌大的家财要落入外人手中,她能不着急上火吗! 偏她家这个死人瓤子还说什么:好男不种爷娘田。 他咋不说这种话后头那句话是好女不穿嫁时衣呐? 小姑子都知道往自己怀里搂好处,把好东西往婆家扒拉,就这个憨种不知道。 一家子憨种,心眼子都长那小贱人一个人身上去了。 邵氏借着这件事闹,但她没想到为这点小事丈夫就要离家出走啊! 她有些慌神了。 她若是有一个儿子傍身了,管他去哪儿啊,想走就走好了。 就像她jiejie似的,由着男人怎么样,只守着儿女过好日子,男人在外头作够了自然回来。 问题是她还没儿子啊! 众人都走完了,邵氏也顾不上面子了,抓着袁季驹的裤腿坐在地上,“你不准去,上头还有三哥在呢,轮得着你去妈?你别想扔下我走,你敢走,敢走我死给你看。” 口不择言,“是不是你meimei挑唆的?” “我就知道她见不得我好,不就是因为她想要家里那么多东西,我不同意嘛,她就这么害我,这小贱人,她不得好死……!” 她若是只要死要活,袁家人说不定就心软劝着袁季驹留下来。 她这样不着四六,连袁明珠都骂上了,谁会忍让她? 袁弘德站到门口,喊道:“四郎过来吃饭。” 意思告诉他:把那女人丢在那不要管她。 还给她脸了,这家里一根灯草棒也不是她挣来的。 真认真算起来都是明珠挣的。 明珠也没要都带走,只是在跟他商议拆分一部分。 是他做主把江南的产业都划分给她,她人在南边也方便管理。 家里其他人都不闹,就只邵氏,一天天挑三窝四。 袁季驹早就不耐烦了,听曾祖父喊他,把人从身上扒拉开大步走开了。 邵氏伏在地上,哭得更大声了。 边哭边骂:“你们一家子都欺负我,谁家姑娘出嫁兴这样把娘家搬空的?我怎么就不该说?兴她不地道还不兴我说了? 当我不知道她干的丢人现眼的事?这门亲事怎么赖上的别以为我不知道?她自己做的恶,凭什么用家里的东西替她讨好安阳侯府?……” 蓁姐儿已经有些懂事了,担心的看了一眼袁明珠,“小姑姑你吃。” 给她舀子一勺子溜鳝丝,勺子里的鳝丝颤巍巍的要掉到桌上。 袁明珠忙端碗去接,吃下去对要站起来教训邵氏的杜氏说:“娘,由她去吧!” 该说的话都说过了,她就只认她自己的理能有什么办法? 转头对曾祖父说:“要不别给我这么多吧?” 她没想到因为拆分产业的事会闹得如此难看。 家和万事兴,她少得些就少得些吧。 袁弘德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还有谁有意见,都一块提出来,别在背后鬼鬼祟祟的。” 这个家还轮不到别人做主。 杜氏瑟缩了一下,“我可没说什么啊?” 她心里也觉得分得多了些,不过那是她亲闺女,她也就只在私下嘀咕两句,不会公然说。 袁弘德看没人敢反对,才消了些气,对袁明珠说:“给你的你就拿着,费这么多话。” 桌上的人都静悄悄的闷头吃饭。 袁弘德吩咐:“把邵氏送她jiejie家住些日子。” 即是让铁官府少夫人劝劝她不要这么作天作地,也是杀杀她的性子。 屋里的几个mama领命去办了。 袁明珠想说什么,又忍下了。 这顿饭估计也就没心没肺的袁少驹一个吃饱了,其他人先是听着邵氏的叫骂,后听着她哭着不肯去铁官府,能有胃口才怪。 等邵氏被塞进马车里送走,袁家大宅里才平静下来。 隔壁周家听着他们家这边恢复了平静,周家大奶奶问趴在墙上偷听的mama:“隔壁又为着什么事吵架?” 那mama满脸堆笑道把偷听到的话说了。 “哦?还有这种事?” 又问:“袁家太医真把半数的产业都给了这个曾孙女做嫁妆啊?” 听得出她语气里的艳羡。 袁家豪富,就算是只一半的产业,估计也是他们这样的人家的几倍。 是谁都得羡慕。 感叹道:“袁家可真是疼闺女。” 他家儿媳妇听着有些酸道:“我要是那安阳侯世子,早年被她那样欺辱,就算搬座金山给我我也不稀罕。” 这样震撼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武安府。 有羡慕的,有泛酸的,有怀疑的,有等着看安阳侯世子会不会被银子打动的……。 庾吏府唐家和知府府都是等着安阳侯世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 只有刘家,听说错过这注大财,五味杂陈啊! 这可比庾吏许诺的那些好处多多了。 而且唐家那姑娘他们家也不敢再要了,等于是鸡飞蛋打两头没落着。 耕大太太劝着丈夫和儿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家那丫头性子实在太强硬,娶家去也是祸患,不娶也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