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圣君归来_第216章 官邸震惊(第2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 官邸震惊(第2更) (第2/2页)

是——毛阿敏,政治部属下前线歌舞团的……

    就连这里的战士也非同寻常。我拨第一次电话时与长话台表明身份,不到半天再拨电话一出声,便传来女话务员的甜美话音:‘‘刘干事你好,请问要哪里?’’厉害!居然还不是同一个人!

    我当年在纪检部调查研究处,故名思义,调研调研,那就是动脑动笔。处里包括我四个人:处长于温,皮肤白皙,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一看文文静静的儒雅表象,便知是一个高知;副处长王学华,是福州、南京两大军区合并时从十二军选调过来的,那时多出那么多干部,他能脱颖而出,其能耐可想而知;干事孙乃兆,是军区一位老首长的秘书,干秘书的哪个不是才俊?大机关通常是培养将军的摇篮,我们处里的几个人后来都成长为军队的中高级干部。

    普遍认为,有才的人大多桀骜不驯。这是以偏概全。真的有才学,焉能不知盈虚消长的哲理?倒是半桶水才会晃荡作响。那时,军区机关有本事的人一个比一个低调。我——区区羽毛未丰的后进小生,丝毫没觉着受人轻视,反倒消受不住格外的器重与关怀。我每次下部队或是探亲,处里的领导或同事都会到车站接送;我家属来队,三天两头能收到他们的恩惠,不是米面,就是鱼rou;我生病住院,来看望我的人不仅有同处的,还有部里的,将军都有两三回。有好几次让我这个硬汉子感激涕零……

    在部队机关,常常让年轻人当党小组长,我也有了一个带‘‘长’’的称呼。当时军区纪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洛阳营’’营长张明中将也编在我这个小组里。有一天他秘书打电话给我,说首长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向我汇报思想,我听后一时不知所措。这么大的首长,都没架子,机关干部还会得瑟显摆?

    有一次,政治部办公区一条文化长廊更新版面,负责此事的一位熟人知道我的字写得好,要我帮忙一起搞。如此举手之劳的事,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用了半天加一个晚上时间搞定。本以为这是发挥特长做好事,事后便向处长作了汇报。处长听后淡淡地说,你刚来不久我不批评你,你去帮忙如果是利用业余时间,无话可说,而用工作时间就不妥了。顿了一会,他接着说,这涉及工作程序问题,同时也反映你有急于表现的思想……一席话,使我醍醐灌顶。

    年轻人偶尔犯错很正常,不犯错或是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那都不正常。

    后来我渐渐地发现,机关里的人白天桌对桌,晚上各顾各,相互间不会扎堆串门,连散步都少见同行的;平时说话办事很讲分寸,讲与不讲、什么时机讲、讲到什么程度,拿捏准确;份内事往极致上做,做了也不表功,不是自己的事需要‘‘补台’’另当别论但通常不闻不问……这种不张扬,正是大机关潜行的一种大智慧。其中奥妙,稍稍琢磨一下就明白了。

    三

    千万别以为,在大机关就能轻易接触到大首长,连二级部的部长也不是想去见就能随便见着的,何况参谋干事。我在军区机关近三年时间,军区司令员、政委办公室的门,朝向在哪都没摸清。

    刚进机关不到半年时间,军区1号首长准备在机关上党课,主题是共产党员要做清正廉洁的模范,起草讲课稿这个任务下到我们纪检部。按惯例,军区主要领导的讲话材料,都是由处长一级的大笔杆子主笔,干事们有能耐也轮不上。可事有凑巧,我们部长顾兼听想试试我的文笔,就指名道姓要我担纲,时间一个月。

    没错!一个月。

    接受任务后,我的心情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弄不好误事。可静下来一想:那么长时间,即便绣花也能绣得出来;再说,给首长写材料总该有机会与首长接触吧。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想法不着调、不靠谱。

    我很快拿出写作方案,有三套提纲供首长备选。方案由纪检部报政治部,再由政治部转呈首长办公室。虽然我们与首长近在咫尺,但公文一走,这一来二去,等我拿到首长敲定的写作方案时,已过去一周多时间。

    这种节奏,我真担心打仗时怎么办?可和平年代谁又能坏此规矩?照此程序运转,我掐指一算,接下来要在司、政、后三大部召开机关干部座谈会,征求各方面意见,时间是一个礼拜;写好稿子报送首长审阅再转一个来回,又去掉一个星期。这样,留给我写作的时间仅剩四五天了。假如需要修改反复或中间环节出现什么不测,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这一分析,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