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破碎世界(13) (第2/3页)
、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惠特曼曾写道:‘自我?生命?这些问题总在不停的出现,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义?自我?生命?”他稍稍提高了音量,“答案是:因为你的存在。因为你的存在。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 酷儿德的年轻人们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成默,也许是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说过这些,说诗歌,说生命以及自我的意义,他们平时聆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国仇家恨,还有各种战斗技能,没有人会跟他们说这些遥不可及的词汇。 他们鸦雀无声,刚才在他们心里还陌生的成默,忽然间就变得熟悉起来。像是站在他们远离已久的课堂上的老师。 站在海勒身边的哈立德感触尤其深刻,作为一个喜欢文学的青年他自然是看过《死亡诗社》,因此他全程都在跟着成默轻声背诵,看着成默的眼睛也充满了崇敬。 海勒也严肃了起来,她并没有听得太明白成默究竟说了些什么,却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让人思考的力量。听到哈立德跟着成默背诵了一大段,便退后了一步,撇头在哈立德耳边细声问道:“喂!《死亡诗社》到底说了个什么故事?” “大概是说了一个老师在一所极其保守的学校里,教育学生们不要在乎分数,要去努力寻找真我的故事吧!” 海勒皱起了眉头,摇头说道:“不懂,说这些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我们连书都不需要读?至于找寻真我.....也得先能活下去再说......” “我也不清楚......”哈立德摇了摇头,“等雷克茨卡先生说出他要背诵的诗歌,也许我能猜到他想要什么。” “你喜欢诗歌?”海勒问。 “喜欢,诗歌、小说、电影.....我都喜欢。”哈立德一边和海勒说话,一边专心致志的注视着成默,当成默说出《远行》时,他低声惊呼,“我的天,雷克茨卡先生竟然要背波特莱尔的诗歌。” “波特莱尔?”海勒不解的问,“是谁?” “法兰西最伟大的现代派诗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哈立德激动的说,“他的诗歌棒极了,用语言无法形容,你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 “是吗?” 哈立德压抑住激动,满心期待的说:“你听,你仔细听。” 晚风寂静,吹得篝火猎猎作响,成默深吸了一口蕴含着烟熏味的空气,闭上眼睛,压低了声音,轻轻的开始吟诵: “对那喜爱纸牌和版面的儿童, 宇宙不过是他们旺盛的食欲。 啊!灯光辉映的世界多么伟大! 在回忆的眼中,世界又是那么小。 我们清晨出发,头脑中充满热情, 怀着满心的怨恨和辛酸的欲望, 合着波浪拍击的节奏向前航行, 在那大海之上摇荡着无穷遐想: 有的欣然逃离他那可耻的祖国; 有的厌倦于故乡的恐怖;还有些 迷恋女人眼睛的星士,庆幸能 摆脱拥有迷魂药的魔女喀耳刻。 为了不变成牲畜,他们迷醉于 宇宙、光明以及那赤热的天空; 刺骨的冰,使皮肤晒成古铜色的太阳, 逐渐把人类的吻痕消除干净.......” 成默沉郁的声音化成缱绻绵长的沙乌地音节,在古老的城镇上空飘荡,如同缭绕在凡尘俗世间焚香之烟,高洁又缥缈。 不管在场的酷儿德年轻人听不听的懂诗歌中潜藏的深意,都被这美妙而奇异的词汇拼接所吸引,就像聆听一首乐曲,它说想要表达的内涵反倒是最不吸引人的地方,叫人沉溺的是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字句。 “惊人的旅行者!我们从你们海一般 深沉的眼中读到多么高贵的故事! 请打开你们秘藏丰富回忆的宝箱, 那里有太空和繁星镶成的宝石。 我们出去旅行,不用船帆和蒸气! 为了使我们囚禁的心灵得到欢悦, 请把你们以地平线为画框的回忆, 描绘在我们画布一样的心坎上。 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见过群星, 见到过波浪,也曾看到过沙滩; 尽管常受冲击,遇到意外灾难, 我们却像在这里一样常感到厌倦。” 念到这首长诗的第三节时,成默的声音变得疲倦切困顿,尽管他的语调依然如戈壁的晚风般寒冷,却不像刚开始那般阴沉晦暗,而是充满了疑问和不解,像是在荒漠中迷途的旅人,无助且彷徨。 “其次还看到什么 孩子般的头脑! 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忘记, 我们不须去找,却到处可看见, 沿着从高处到下方的宿命阶梯, 可看到令人厌恶,永生罪恶的场面: 女人是卑贱的奴隶,傲慢而愚蠢, 崇拜自己而不嘲笑,爱自己而不厌弃; 男人是荒yin、贪婪、无情的暴君, 是阴沟的污水,是奴隶中的奴隶; 刽子手是寻欢作乐,殉教者痛哭流涕, 用鲜血当香料作宴会的调味品; 可成为削弱暴君专制权势的毒药, 像鞭打使热心的国民变得愚蠢; 有许多宗教跟我们的信仰相同, 都希望能升天;那一般圣徒, 就像腐化者舒适地躺在鸭绒床上, 从钉板、鬃衣之中寻求着欢乐。 多言唠叨的人类,自恃才高, 今天又回到他们过去的疯狂, 带着狂怒的骂声向高叫: ‘哦,我的同类,我的主,我要诅咒你!’ 也有不大愚蠢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