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8章 以战促和 (第2/2页)
库尔禅带着同行的卫寨桑、罗硕二人,押着十六名俘虏向大汗复命。 阿巴海请出文馆宁完我讲读书信。 宁完我看罢言道:“这封信文字诘屈聱牙,通篇引经据典。一句话一句话的讲读,恐怕讲到明天早上也讲不完。我将内容总结一下,其实只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满洲国既然来讲和,就要表现出诚意,效仿古人退兵九十里。” “第二句话,十日之限时间太短,不够公文往来的时间。” “第三句话,满洲国的书信中对南国皇帝的称谓大不敬,参将不敢转呈,请大汗重写。” 阿巴海听罢询问:“宁把式,以你之见该怎么应对这封信?” 宁完我回答:“大汗,这不过是明朝官员惯用的推诿手段而已。大汗应当回书严厉申斥。将俘获的明军仅留一口,割耳贯鼻,令其回书。其余俘虏全部杀掉,大汗兵临城下,以震慑南国。” 阿巴海沉吟道:“如果这么做,就一点回转的余地也没有了。” 宁完我道:“明朝那帮贪员一向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只要十日之期一到,大汗正好以此为借口,直下大同城!” 阿巴海摇头:“宁把式,没了红衣大炮,你以为我们还能打得下长城吗?就算我们能打下长城,我们能打下大同吗?” 宁完我立刻神情严肃高声回答:“大汗,当年我满洲大军当年没有红衣大炮,一样能破边直下南国京师。如今南国皇帝冒失、官员贪赃、军队腐朽,天下百姓盼明君如盼甘霖。我满洲大汗英明、八旗神勇。南国不肯讲和,满洲出师有名。有名伐无名,大汗必得凯旋。” 阿巴海道:“公甫,你不通军事。你以为入边抢掠就一定划算吗?你想想,当年阿勒坦汗那么强大,为什么还有同南国议和?打赢一两仗容易,灭南国,难!与其两家斗得不死不休,不如讲和,各自为政,各享太平。” 宁完我“扑通”一下跪倒,“主子!万万不可生出偏居一隅的心思,失去一统天下的雄心!” 阿巴海低下头:“公甫,我意已决,你起来吧。” 宁完我跪爬几步,“主子的睿智英明百年难遇,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拯救天下黎民出水火。南国昏庸,正可以和促战,决不可以战促和,主子三思!” 阿巴海摇头道:“打不赢的仗,问什么一定要打?只要南国肯讲和,准我满洲同南国贸易,这个仗不是不打更好吗?以战促和,这句话,讲得好!” 宁完我涕泪直下,抱住阿巴海的大腿,“主子,主子,你不能丢下天下百姓不管啊……” 是日,阿巴海释放得胜堡明军一十六名,明军“礼物”悉数不受,赏赐送信明军千户牛一头,令库尔禅率小股人马陪同返回得胜堡,并附口气严厉的书信一封: “金国汗致书德胜堡参将、守堡: 议和之事,我已指天发誓,诚意可见。 尔等如果诚心爱民,就不要效仿辽东诸官推诿拖延,宜速成此事。 我虽愿意等候,怎奈军粮将尽,所以约期十日者,为此故也。 倘若尔等故意惟诿,不力成此事,乃是尔等好战也,战事一开,其咎不在我。 至于书中称谓尊卑,暂且勿论,先成全此事。 事成之后,自当奉尔国为大,尔等只要视我满洲国居察哈尔国之上即可。” ———————— 参考资料 本章涉及的史料 《满文老档》 (六月)十四日,大军至额布尔西巴尔台驻营。 是日,往德胜保送书之库尔禅巴克什、卫寨桑、罗硕还,偕德胜堡官员下千总一员率十五人来朝见汗,并献牛二、缎三、馒头一笸箩,烧饼一笸箩枣一金斗、烧酒一大瓶、黄酒一大瓶,不纳,悉却之。汗赐来献牛千总牛一,遣还。 复命库尔禅巴克什、卫寨桑率每旗护军十人及小旗额真一员,执书偕千总等往德胜堡。 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德胜堡参将、守堡:议和之事,我已援天为词。尔等果诚心爱民,不效辽东诸官,宜速成此事。倘耽搁时日,我虽欲等候,怎奈军粮耗尽,所以约期十日者,为此故也。倘尔等故意惟诿,不力成此事,乃尔好战也,其咎不在於我。至书中称谓尊卑且勿论,先成全此事。事成之後,自当逊尔大国。尔等亦视我居察哈尔之上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