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似是故人来  (第1/1页)
    这一夜,别长安跟唐婉,漫步于校园之中。    散步的同时,两人也聊了很多,关于现实,关于爱情,关于理想。    至于那个“十年”的问题,别长安也给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    只是这句话,他是在心里对唐婉说的。    “十年之后,陪在你的身边的,还是我。”    这一次,他不会再犹豫不决了。    对于唐婉,他从重新开始的那天起,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有时候,别长安也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她,但想想又放弃了。    他还是不能说。    一句也不行。    凌晨四点,电来了。    回到图书馆之后,大家又开始了忙碌的复习,一切重归于平静。    看书的时候,别长安闻着唐婉身上淡淡的碧浪洗衣粉的味道,渐渐地就进入到了梦乡。    在梦里,他梦见了两人在海边的大房子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    ……    考完试的第二天,别长安收到了《互联网周刊》寄来的样刊。    看着自己写的东西,被油墨印在了纸上,别长安体味到了一种别样的成就感。    知识就是财富,这话真的没错。    当天晚上,温行之在博客上给别长安留言,说稿费已经通过邮局给他汇过去了,让他注意查收。    别长安没问多少钱,他关注的重点也不是稿费。    他在意的,还是想通过这样的渠道,来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产品,提高知名度。    这才是最关键的。    《云计算发展趋势之管窥》发表之后,别长安收到了很多读者的信件。    这些读者里面,有很多的IT从业者。    他们问了很多的问题,并顺带着,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更有甚者,居然还要登门拜访。    别长安谢绝了,但读者提出来的问题,他基本上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众多读者之中,有个网名叫“阿飞”的网友,他跟别长安很聊得来,而且对别长安文章中提到的看法,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他的意思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IT从业者的交流平台,不应该局限于纸质媒体,如果开发一个专门为网站站长服务的BBS,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互联网的繁荣。    而且,借助BBS,很多网站产品的宣传也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别长安想了想,觉得“阿飞”说的很有道理。    这些软件开发商,OEM厂商,费尽心机地去宣传,去推广,可收获却并不乐观。    就好比他自己,当初宣传《长安网管》,四处找论坛去推广一样,只能去那种内容比较单一的BBS上找水军造势。    2002年,中国的互联网上,并没有那种囊括所有IT项目的交流平台。    换句话讲,“天下IT是一家”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根据阿飞的说法,在这个阶段,如果建立以一个“站长”论坛,专门服务那些个人IT网站,获取就会取得成功。    不说别的,光是广告费都会拿到手软。    别长安看着“阿飞”的这个网名,总觉得有点似曾相识,好像是在哪见过。    在哪见过呢?    他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索性在qq上给他发了一个消息。    “我们之前是不是在哪见过?”    阿飞的头像闪了,他回道:“并没有,我只是在《互联网周刊》上看到了您的文章。”    阿飞?    站长?    别长安把这两个词联系到了一起,瞬间就想起来了。    “站长之家”论坛,不就是这小子建的吗?    他叫什么来的?    姚剑君?    是他?    飞羽科技的创始人?    08年,获IDGVC投资,11年的时候,被马总收购!    就是他!    飞羽科技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至于,“站长之家”具体的创业历程,别长安有点记不太清了。    他只记得姚剑君是个很励志的人物,三起三落后,终于成功。    他推出的“站长之家”是国内第一家面向个人站长推出的交流论坛。    别长安在脑海里回忆着,同时也给他发了一条信息,问他:“你叫什么?”    阿飞:“我姓姚。”    别长安:“你有建立这种论坛的经验吗?”    阿飞:“之前建了一个本地的网站,流量不大,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收益问题。去年9月份,我就把网站给关了,最近又做了一个永春信息港的本地网站,但我们这网民太少,网站本身也没有盈利模式,我正在考虑新的方案。”    别长安:“有想法来中关村吗?”    阿飞:“您在燕京是吧?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咱们俩可以合力一起开发一个这样的论坛。”    别长安:“论坛的事,等年后再说。编程你懂吗?”    别长安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他,而是因为论坛他自己也可以做,并且做得不比任何人差。    他跟姚剑君聊天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他是觉得姚剑君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在一些大局的判断上,比较客观,也能看清形势。    第二,他自己的事业正处于初始阶段,非常需要姚剑君这种专业技术过关的人才。    没错,姚剑君的确是个人才,不然也不可能开发出“站长之家”。    别长安没想到,通过一篇文章,自己就发掘了一个潜在的得力助手。    对于人才,别长安的观点是“稍加利用,为我所用”,只要他有想法,肯干,让他为自己做事,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别长安对他比较了解。    ……    ……    ……    《云计算发展趋势之管窥》的见报,除了给别长安带了一个姚剑君这样的人才之外,在学校方面,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首先发现这篇文章的,是计算机系主讲C语言的马教授。    马教授对别长安再不熟悉不过了,自从那天上机课之后,他在讲课的时候一直都对别长安有所留意。    通过观察,他发现这个学生,很有发展潜质,而且对计算机领域的很多知识都比较了解。    有的,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如今,当他看到《互联网周刊》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原来最近网络上大火的《电脑管家》,就是自己的学生开发的?!    如果真要是那样的话,这可是件了不得大事!    他翻着杂志,心里东想西想,将别长安的文章,又仔细地研读了一遍。    发现了很多难能可贵的想法。    一个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互联网方面,有着这么深的造诣,真是不简单啊!    由此,别长安的形象,在他的心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教授看着文章,不微笑着住地点头,并在心里给别长安挂了个标签。    “天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