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05章:论边防 (第2/2页)
被诸国之军围困于庭州八日之久,秦渭和王元泰二人,臣见过,而且与他们合力拒敌,对此二人有所了解。” 李世民闻言双眼一亮,赶忙问道:“既然如此,邢国公不妨点评一下此二人。” “是!”苏定方拱手道,“臣以为,此二人无论哪一个,都有资格担任北庭都护府都护之职位。”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颇为吃惊,苏定方这是在声援李浩吗?一旁的长孙无忌却缓缓皱起了眉。 苏定方继续道:“秦渭学识过人,将原本荒凉的庭州治理得一片繁荣,而且此人对于行军布阵也颇有涉猎,臣之所以能守住庭州,幸亏此人出谋划策,最重要的是此人一片赤胆,竭诚报国,常常为当初误入歧途之事而后悔不已,有句话说得好,英雄莫问出处,臣愿以性命担保,秦渭此人可用!” 群臣闻言再次震惊,苏定方居然愿意以性命为秦渭做担保,这怎能不让人吃惊,难道秦渭当真有如此大才? 李世民也颇为吃惊,心中对这秦渭越发好奇,不过他强忍好奇之心,问道:“那王元泰呢,你如何点评王元泰?” 苏定方道:“王元泰原本只是个识字不多的行伍之人,但在李浩担任庭州刺史之时,王元泰跟随李浩左右学习战阵、兵法、武艺,颇有成效,后来李浩卸任回归长安,王元泰勤学不断,虽已年近四十,还每日诵书,如今已成谋勇兼备良臣,臣困守庭州之时,王元泰也一起出谋划策,亲领庭州兵卒和乡勇一起御敌,立功颇大,臣以为此人出任北庭都护之职,也是绰绰有余。” 听完苏定方的一席话,李世民满意拈须,频频点头,喃喃自语:“我大唐果然人杰地灵,先出了一个薛仁贵,现在又出了秦渭和王元泰,实乃藏龙卧虎之地,如此人才却明珠蒙尘,乃朕之过失。” 长孙无忌闻言顿时满面阴沉之,他万万没想到,苏定方会忽然跳出来搅局,苏定方地位超然,而且还在庭州待过,他说的话太有说服力了,就连他也无法反驳。 李世民拈须望向苏定方,问道:“邢国公以为,秦渭和王元泰,哪个更加适合出任北庭都护府都护一职?” 苏定方想了想,道:“臣以为,秦渭更加适合出任北庭都护府都护一职。” “好!”李世民道,“那就让秦渭出任北庭都护府都护一职,王元泰任副都护,诸卿可有异议?”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说话。 李世民见没人反对,开怀道:“那就这么定了,就由此二人出任北庭都护和副都护,治所暂定庭州。” 苏定颔首道:“陛下圣明!” 而李浩这时却忽然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众人纷纷疑惑望向李浩,李世民也颇为不解,李浩推荐的两个人都被录用了,他还想说什么,于是李世民摊手道:“诗狂还有何话?” 李浩道:“如今大唐拓僵千里,为了能更好的守住边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布防也该有所改动,如若不然,被人偷袭伊州之事还会发生。” 群臣闻言纷纷动容,李世民也是闻言变,李浩这个提议可算是提到点子上了,西域边疆之地,地域庞大,而兵力稀少,布防比较成问题,之前正是因为布防上有漏洞,才会被西突厥钻了空子,绕过西州去偷袭伊州。 李世民赶忙问:“诗狂认为安西和北庭的布防应如何改动?” 李浩道:“回陛下,臣在征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就对着军略地图研究过此事,而且略有所得,臣以为,北庭都护府应将治所西迁,在天池以西三百里,天山以东两百里建新城,此处挟西域要道,乃军事重地。” 李世民转头对许廉道:“取地图来!” “是!”许廉立刻就准备去取地图。 李浩从怀里掏出地图道:“陛下,臣这里有地图。” 众臣闻言纷纷腹诽:这小子早有准备啊。 许廉赶忙过来将地图呈给李世民,李世民摊开地图寻找李浩所说的地点,最后手指落在了一个位置,双眼发亮道:“好,这位置好!果然是军事重地!” 李浩继续道:“在此建城,与庭州遥相呼应,就成北庭双镇,可同时抵御北方,西北方,西方,西南方四个方向的敌国。” 李世民开怀点头:“就按照你说的办,新建城池,该取何城名呢?” 李浩道:“陛下,都护府的职责是抚慰诸番,辑宁外寇,那里乃外族聚集之地,城中定然也是大半以上都是外族之民,能吸引外族之人入我唐籍,也是我大唐国力雄厚的一种证明,所以,那里虽为唐土,却不宜以大唐的规矩来行事,臣以为,可给北庭都护府的治所之城取一个汉名和一个番名。” “嗯。”李世民闻言念头拈须,“你心中是否已有了城名,若是有,说来听听。” 李浩道:“回陛下,臣准备了两个城名,汉名叫做宣威,番名则叫乌鲁木齐。” 【本章节首发.爱.有.声.小说网,请记住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