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秋收(上) (第1/2页)
因为这次溺水事件闹得大,村里对小孩的管理更严格了,连河边都不再许他们去,要不是他们进村出村都需要过桥,而半大的孩子也能帮衬家里,他们就把孩子们给关在家里了。 木兰对李毅和李彬也看得更紧了,要求他们下学后就回来,不许在外头多逗留。 反正他们家那么大的一片,家里花花草草果树等一概不缺,就在家里玩好了。 李毅叫苦不迭,倒是李彬因此获得了许多吃的机会,所以乐在其中。 木兰给几个孩子准备好酸梅汤,让人放到井里冰一下。 先前木兰贪图凉快,就用竹筒装了酸梅汤放在冰盆里镇着,结果孩子喝了闹肚子,吓了木兰一跳,再没敢放在冰盆里,而是改放在井里。 这样,酸梅汤既有一点凉丝丝的,又不至于太冷而闹肚子。 “孩子们真是太可怜了,竟然大暑天的也要上学,要是有暑假就好了。”木兰同情的看着一边满头大汗,一边坚定不移写作业的李毅。 李石切西瓜的手一顿,见李毅竖着耳朵听,就冷哼一声道:“读书讲究的就是坚持,哪个有出息的人不是寒窗苦读,别说大暑天,就是天上下火,地上积冰,也要坚持不辍。更何况,现在他们条件多好,上学是坐在亮堂堂的课堂里,回家有酸梅汤和西瓜吃,屋里还放着冰盆……以前江儿和阿文读书的时候可没这些东西,遇上农忙,白天还要和我们一块儿下地,晚上回来不一样要挑灯夜读?” 李毅就坚定了神情,低下头继续做作业。 李石这才满意。 木兰拿着葡萄的手就是一顿,眨眨眼,她不过是感叹一句而已…… 李石瞥了妻子一眼,又瞥了几个孩子一眼,意思很明显,不能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习惯,不过是大暑天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过今年的天气的确要比往年热一些。 李石想到去年冬天的大雪,觉得这两年天气的确有些异常,好在天气虽热,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一场雨,今年也算得上风调雨顺了,就不知道明年的气候会怎么样。 “今年风调雨顺,咱们的庄子收成还不错,留下足够三年的粮食,剩下的都卖出去吧。”李石年纪虽小,却经历过好几次天灾**,从而养成了屯粮的习惯。 “现在粮食还没开始收,我听周大福家的说,市面上的粮价一直在涨,不如将家里的那些陈粮都卖出去吧,不然等丰收后在卖就亏了好多了。” 李家和苏家一直有屯粮的习惯,一般都是屯三年,有特殊情况还会屯更多。 去年因为早有钦天监通知可能会有雪灾,李石就将所有的粮食都屯下,一粒都没卖。 后来雪灾,李石和木兰捐出去大半的粮食,只留够他们三家吃几年的。 现在雪灾顺利度过,今年又是大丰收,自然要把陈粮卖出去,囤积新粮。 “也好,回头我找一下粮商。” 根本不用李石去找,他才叫周大福去打听粮价,元家就找上门来了。 元家的大管事对李石毕恭毕敬,“……我们大老爷说,三爷这里无论如何要给个好价钱,赚谁的钱也不能赚三爷的钱。” 李石轻笑出声,好心情的道:“那也不能叫大师兄和二师兄破费,你回头叫人悄悄去拉粮,就照着你们给其他人的价给就行了。” 元家大管事为难道:“那可不行,哪有赚师兄弟的钱的,大老爷知道了要抽小的的,三爷,您还是别叫小的为难才好。” “行了,多大点事,回头你与大师兄说,就说是我的意思,他若是怪罪,等他下个月寿辰我亲自去与他解释。” 元家大管事就松了一口气,高兴的退下了。 大老爷和二老爷不时的出来刷一下存在感,不就是要三爷不要忘了元家的师徒之情吗? 这一次苏家的手段太狠辣,一下子就将江南大半的地主豪强拉下马,倒给了一直不上不下,甚至有些没落了的元家一个机会。 老太爷当年布下的局总算是开始起作用了。 李石自然也知道元家的心思,但他并不十分反感,相对于那个算计了他,还一脸他对他有大恩惠的师父,李石更喜欢那两位想要什么就表现出来,并会拿出交换东西的师兄。 他们智商虽然不特别高,但这几年,他们越发走得稳健,也渐渐的开了眼界。 如果可以,李石不介意和他们合作。 毕竟,这对他也好好处不是吗? 将家里的存粮卖出去,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 转眼进了秋天,天气的炎热才慢慢好一点,秋收也开始了。 木兰开始监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