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节 记忆的倒流与填充  (第2/2页)
的动力完全丧失了,难保他不会再度陷入围困.    这种向前的惯性就是将在后面阐述的"创造性快乐".也属于人的自然本能.    现在,先就目前的分析作出结论:    至此,为自己的过去不堪回首的患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症状中找到满意的解答。    社交恐惧症者: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行出丑,或者怕得罪别人,所以恐惧社交;但越是担心,越是容易出丑。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知:那是因为自己的潜意识并不十分在意那些人,所以不怕得罪别人,不怕出丑,所以不可克制地出丑、得罪;因为他的潜意识认为,即使出丑、得罪,依然有信心正常社交。    婚姻恐惧症者:总是为自己过早踏入婚姻殿堂而后悔,担心婚姻影响他的自由,害怕妻子会干扰他的朋友圈。    甚至希望回到从前再选择一次。    但是,弗洛伊德曾说过:行为无意外。    当初他选择结婚的行为,看似很草率,是错误的。    但是,这是由他的潜意识必然推动的。    因为他的潜意识认为:即使结婚了,他那种无条件的自信,依然会认为:妻子绝不会扼杀他追求自由的权力;他的自由也不会受任何人和事的桎梏,包括他的朋友。    健忘者患者:总是为新近忘记的事而绞尽脑汁去回忆。    实际上,也是因为潜意识那种闲庭信步的自信,不需要刻意记得某些事,也能够生活得很好,才会导致容易忘记一些事。    患者的思维迟钝,其实也是一种潜意识信心的表达.    因为他有信心,所以不需要急于迎合别人,而能够保持自己的淡定.    心理疾患者有时的不断沉思,原因是他曾经思考得太少.    在与人交流时,想都没想就急于迎合对方,与他说话.    所以,患者在抵抗疾病失败后,有时会产生一种懊恼与自暴自弃的渴望情绪:"让疾病再来一次吧!我倒要看看你到底能把我怎么样"    但疾病却偏偏不出现.    原因就是:症状就是他缺失的那部分自我,发生后,记忆就填充了,没有了空洞.他再去"召唤",症状也不会流动,出现在他面前.    只会造成他忽略当下的正常快乐,然后留下新的空洞.等到下一次,新的记忆再来弥补这个新的空洞,引发症状.    总言之:许多患者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发病的时候才是正常的,发病了就变得不正常.    其实正好是相反的.    因为他所坚持的"正常",只是一种非常妥协的、退缩的快乐.    就比如说:一个男子害怕一个凶恶的人,那人总是有事没事要凶别人几句.    有一天,这位男子因有事,要去面对那个凶人.    心中一直恐慌,害怕被那凶人骂.    而当他面对凶人后,那人竟没有骂他,使得他乐不可支.    可见他的快乐是如此的低廉.    骂人明明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毫不相干,他也无法摆脱.    要不然,在面对凶人之前,他不会牺牲当下的正常快乐而去提心吊胆.    对待心理疾病也是如此.    患者所认为的"正常",也是这种极其妥协的快乐.    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苟且的,心理疾病永远都不会离开他,因为已经在他们心中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而害怕疾病,就等于害怕挨骂.    其实挨骂不应去逃避,因为那是别人的错.    为了要逃避,他才会牺牲当下许多很常态的快乐,一直提心吊胆.    挨骂和疾病其实就是在不断提醒他:他缺少了一种面对打击,依然闲庭信步的自信与勇气.    只有具备这种勇气,快乐才是无处不在的.    否则,快乐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极其苛刻.    这也是抑郁症病人缺少快乐的原因.    但并非根源.    闲庭信步的自信与勇气并非说说就有,一定要他自己恢复这种记忆.    就像他们不敢贸然反击那些凶人一样.    因为在遥远的过去,他的人格已向那些严厉的人妥协并融合,反击他们就等于反击自己.(这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会详述)    还有一种属于心理疾患者,或者一部分普通人的顾虑:    他们在了解了改变自己的方法和必要性后,特别担心那些熟悉他的朋友无法接受.    这个时候,也许大多数人,包括心理医生都会这样教导:"都已经明白了改变自己的方法,怎么还顾虑那么多别人的看法有什么重要呢不要管他!要为自己而活!"    这或许是一个激励的建议,但并非心理分析所坚持的.    心理分析会以一种更加自然、更加本能的方式告诉他:"他们已经被迫接受你了.你以前在朋友面前经常无意识地犯错,难道不是你潜意识所想吗现在,你的朋友还不是你朋友吗现在的改变,不过是和以前的犯错统一罢了."    明白了这个机制,可以说,所有复杂晦涩的症状都理成了通畅的逻辑思维;而再也不会造成思维错乱、失常。    接下来,患者自然就能脱离心理分析;回归现实;正常生活。    现实中复杂多样的暗示再也不能轻易诱发曾经的患者生病。    但是,还可能存在一种很隐秘的挑战——也是最后的、唯一的挑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