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_第一百三十五章 内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内帑 (第1/2页)

    也难怪柳随云会失手。他拿起看起来没有什么份量。实际却很沉。不是一两。更不是他想象中的十两或是二十两。而是整整一百两。

    越南人的内库银锭都是份量十足的。一百两的银锭差不多接近八斤了。但是还有着更重要的问题。

    这不是银锭。而是金锭!一块整整一百两的金锭。在他的下方还压着好几块同样的金锭。上面写着绍治年间的年号。说明这是一块一八四七年铸制的金锭。

    光是这么一块金锭。就价值几千两银子了。更别提这地窖中附带的大批白银。这些绍治年间铸制的金锭、银锭。就一直没有使用。只是尘封于这个地窖之中。

    也难怪陈语芹会感叹。臣是亡国之臣。君更是亡国之君了。在整个嗣德年间。这批金银不但没有被大量使用。反而有少量的嗣德银锭、金锭都藏入地窖。

    正如他和柳随云知道的那样。1865年。越南户部和吏部不得不把所有宫殿里面的供奉用器及各种银砖银锭都搜刮来。只得七万二千两。折成十万两。仍能不能凑足每年应赔偿款项的一半。

    嗣德只能派遣张文苑去南圻检点还剩下的三省。即永隆、安江和河仙三省的仓库。也只找到七百二十两黄金、两千二百二十两白银、一万零五百元黄元。但是就在这个地窖之中的财富。就不下数万两。而且都是绍治年间诸存下来的。

    而平时嗣德皇帝总是喜欢说崇祯皇帝的那句名言:“臣是亡国之臣。君非亡国之臣。”

    或许他内心深处有着和崇祯皇帝同样地变态心理。一样勤奋。一样无能。一样喜欢积聚内帑。

    明清易鼎之际。有一个谜案。就是传说李自成获得了明皇室的内帑。时人称有三千七百万两之银。多者云七千万两。甲申纪事和甲申核真略上称内帑只用至万历七年止。八年后始终未发一文。库银中甚至有永乐间的银锭。

    许多人反对这种说法。但是康熙实录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证据。那便是康熙帝云:“明代万历年间。于养心殿后窖银二百万金。我朝大兵至。流寇挈金而逃。因追兵甚迫。弃之黄河。”

    而现在越南嗣德地这个例子。却说明了他是崇祯皇帝地知音。和昭烈帝一样的亡国之君。

    诚然。他在位数十年内忧外患。国事多艰。故此勤奋无比。积日辛劳。却坐拥无数内帑而不发一文。他有百余宫妃。始终未有一子。生不出孩子就换一个。

    他好享受。讲求孝道。大铸白铅钱。南坂六省被法军攻占之后。仍不忘拔出一大笔款项。以及调动成万担负苦役的士兵、民众来他兴建他地最后安息的地方--万年基。结果引起了丙寅年八月初军民攻打宫殿的事件。时人唱“万年是何万年。城筑士兵骨。壕挖人民血”

    但是他比昭烈帝幸运的是。他死后一个月。越南才沦为法国地殖民地。

    很快柳随云就发现。他手上的这锭金锭根本不值得一提。

    他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政府。居然有这么多地钱财。很快他找到了陈语芹从皇室秘档里查到地“上层银”和“下层银”。

    光是这两批金银。折合白银就不下百万两之巨。而且多是比绍治更早的明命期间铸造地银锭。距离已经有六七十年历史了。

    无数封存的金锭和银锭就这么迷乱了柳随云地眼睛。从一钱到一百两的金锭和银锭就这么成百锭成百锭地出现在柳随云的眼前。连同几个见过皇室奢华的妃子都吓呆了……

    内帑是皇帝的内藏库。属于内务府。根据安南史书记载。阮朝在明命元年五月。便在皇城内左侧建内藏库。后分为金银、锦锻、药材等七库。金银库便是内帑。收藏的金银钱币也称“内帑”。

    到了明命十二年三月。明命帝为了把全国财富集中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设定各地方贮银两数额。下令各地把超额的银锭上交。集中到内藏库。第二年又把河内库存银限额从三万两改成一万两。多余的二万两交京内藏库。十六年六月。又令广南六省把库存的十两银锭送京。共送来二千五百五十锭。在此期间。明命帝四次把银锭放入地窖窖藏。共窖入银两一百一十九万九千八百四十两。

    而且和流通的不足额白银相比。明命十三年十月。明命帝又下令保证内务府的银锭质量。凡是达来内务府的十两银锭必须每锭都要够两数。这就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内帑银锭。

    明命之后。绍治帝又增铸到二十两到百两的高额银锭。并把大批银锭留给了后代。绍治七年二月就命令把当时积累的嘉隆、明命和绍治三代的银锭一百万两放入“金柜”珍藏。

    嗣德期间。国家多事。内忧外患。各地库存空虚。因此各地并无多少剩银送到内务府。所以只能再铸一些一两到十两的低额银锭。不复绍治帝时期的繁荣景象。

    除了内帑银锭之后。尚有内帑金锭的存在。明命十四年曾铸黄金百两锭一百锭。名为越南通宝。绍治、嗣德期间都铸造过各式内帑金。低至一钱。高到一百两。成色八成半。

    除了内帑金锭之外。绍治二年起尚有一个新名词“宫帑”。与内务府的金锭不同。这完全是皇帝的个人小金库。

    至于嗣德未年。内帑尚有多少金银。一直是秘而不宣。所有内帑在法军进入顺化之后。全部被法国人没收。

    但是根据越南历史记载。1885年秋七月。尊室说在顺化武装反法。事败携后咸宜帝出走。法国人为了扶植阮福坐上皇帝宝座以接替咸宜帝。给了其中的十两银锭二千锭。铜钱二万缗。次年五月。法国人声称把金银的一半交给越南。但仅仅是把还留在顺化地一部分还给同庆帝。

    同庆派出户部待郎会同法国官员检认。结果法国分给了越南银锭银钱、银币共重七万八千四百二十一斤。当时使用的是法国秤。一公只相当中平衡十一两。所以这批银锭、银钱合八十六万两千六百两。又分给越南金钱、金币五百九十一枚。共重十一斤。合一百二十一两。

    法国人则分去银锭三万二千二百三十斤。合三十五万四千五百两。而且所有的金锭和一批金牌、金钱金币。共重三千零五斤。折合黄金三万三千两。

    由于其时金价极高。一两黄金折合几十两白银。即便以明命时的比价算。也是一两黄金相当于三十两白银。以此计算光法国分去地黄金就达九九万两白银。全部折合白银地话。越南只得八十六万六千两。法国分去一百三十四万两。

    所以给回越南一半金银的说法。只是一种宣传。越南得回的金银价值最多只有法国分去地六成而已。而且这仅仅是嗣德期间的部分存银存金。尚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交还法国。

    阮宜帝出走之时。中途被截走银条二十函和银钱币一万八千六百九十六枚。由法兵看守。法人又要去在广平省的八十三函金银。每函一百条。及丢失后追回四箱黄金。共重一千六百两。

    最大的一宗则是一八八五年五月发现地下层银“十两锭”九百一千四百二十四条和“一两银锭”七万八千九百六十锭;上层黄金五百两。银七十万两。在寿址门贮存的黄金八百九十八两和银一千四百两。都没有分给越南。以后下落不明。

    所以有历史学者认为。同庆分回的八十六万白银。能否达到嗣德时地内帑银地四分之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这几百万两白银。都成了法国人地战利品。法国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