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帆船(三)  (第2/2页)
一的一顿?下顿要等明天了?    沉默了良久,    我说:    “我们有丹药。”    “你能服用后不爆体吗?”    她冷冷反驳。    慕容芷原来也打过这个盘算。    *****    我们的纳戒中有大量的筑基丹和黄芽丹。可惜我们没法用——这是丹学上的常识。    丹学的一大格言是“凡人食榖,修真者食丹,返虚者食气,仙人无所待。”    凡人以谷物荤素为食,这不必说。    仙人与天地同寿(谁也没见过),自然是什么都不用吃的,这也不必说。    凡人练习了外功内功之后,血气强盛,食量变大,需要更多的谷物荤素补充元气。    我们家是做海盗这门生意的,从来不愁过钱,父母也从来不会饿我的肚子。    可还有很多不做发财生意的朋友,只能在外功刚入门的时候止步    ——道理很简单,没钱吃饭。    可到了筑基者以上的修炼层次,吃太多的饭,反而会在身体积累更多的“毒”。    修真者当然能洗涤臓腑血脉中的毒,不过这需要花大把时间进去,可能吃一段饭(到了他们这种层次,一顿就要烤多少只全牛为计量单位吧),花在洗涤毒素的时间是三倍。    外丹学就应运而生。    把灵草、大药、嘉榖放在炉鼎上精炼出来的外丹没有毒素杂质,元气相当于全牛为单位的食物。修真者直接服用,既简单又高效。    ——丹药于是成了世俗间和金银相当的贵重品。    筑基者一般服食筑基丹,金丹者一般服食黄芽丹(我父亲就天天服黄芽丹,平常的饭食只不过陪我们略动几下)。    一粒筑基丹相当于一两银子,一粒黄牙丹相当于一两金子。    ——诡奇的是,    丹药在世俗间流通,但不在世俗间种植。    并非丹材都需要在世外的灵山上种,并非种植丹材的农夫需要极深的训练,    但是炉鼎和炼丹法是世外的修真门派的专利。    所以丹药生产的源头控制在世外的修真门派手上。    各个依附于门派的世俗势力(包括朝廷)仅是丹药的销售渠道。    ——读者会问,我们家的丹药是从哪里来的?    ——部分来自南宫大头目的赏赐,部分是父亲从其他坞堡抢来的。    南宫家是一个中间环节,因为南宫大头目是某个大修真门派在世俗混得风生水起的弟子,他能搞到供应稳定的丹药。    我们帮派不过是丹药生产流通环节的末端,有时候还充当消费者。    这就是说,我和慕容芷手头的丹药虽然有一定的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我们没有生产丹药的能力。    *******    不过我和慕容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无法消费手头的丹药。    服食丹药和吃饭既相同又不同。    人体的臓腑能自动把谷物荤素转化为元气。    但人体无法把丹药自动转换为元气。    服食丹药需要一种特别的技巧。    炼化丹药是内功的又一种用途,内功的另一个名字叫“内丹学”,它和制造丹药的“外丹学”是配套的。    外丹学的萌芽阶段(也就是文明时代),一些道士去忽悠皇帝拉研究赞助,担保皇帝吃了后能长生不老。可实践中很多皇帝是吃丹毙命的。    因为这些皇帝的内功没有修炼到家。    文明时代的内丹学还没有达到筑基境界的水平,他们无法炼化或者完全炼化丹药,结果是爆体而亡。    只有筑基境界的内功实修水平才能炼化丹药。    当今天下的内丹学已经巅峰造极。    我和慕容芷修炼的内功习自父亲,父亲习自南宫大头目,南宫大头目习自玄门正宗。    没有任何炼化丹药的问题。    问题出在我们两人身上。    我们的内功才是初层,要修炼到筑基下层,能够引气入体的层次,才可以顺利炼化手头的丹药。    ******    “但我想,我们要解决的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不必受丹学的拘束。”    我要过慕容芷的匕首金目鲷,把一枚龙眼大小的筑基丹切成几十枚颗粒。    “我先做个实验,看看自己内功初层的修为,能不能完全炼化绿豆大小的筑基丹粒。毕竟到筑基上层的内功心诀我都了解,只是现在我真气的量不够。但炼化绿豆大小的筑基丹粒,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你在用命赌博。”    “反正我没什么好失去的了。再说我是内功走火过一次的,比起你没有经过实修生死关头的,多少有点经验。”    慕容芷想了下,说:    “好吧。你成功了的话,我也依法用内功炼丹。希望能解决食物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