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三策(下) (第1/2页)
“只要把齐王弄走,一切还是有可能的。”长孙无忌知道兵谏很难,但,掌控一定的军队游离在长安之外,却是很好的主意,在他看来,唐瑛留下的中策才是真正的上策:“齐王虽跟在军中,但他不耐烦军中的苦楚,只要我们继续做出要四处视察,追击突厥的假象,他一定会回长安的,哪怕是回去告状。” 李世民冷笑一声:“无忌,难道你还不明白本王的处境?唉,只有唐瑛才以为父皇对本王还有父子之。其实,本王拿下洛阳后,父皇就开始不信任我了。平时疏远本王,一旦有战事爆发,就让本王出征,但却又害怕本王掌了军权后犯上作乱。所以,不仅派人暗中监视,战事一结束,马上就收回军权。我们打退了突厥人却不回去,这不明摆着验证了他的疑心嘛,即便我们真的去追击突厥,也会被说成意谋反。” “可是……到手的军权又交回去,再想拿回来,可就难了。”长孙无忌有些急,在他看来,失去了军权的秦王,就失去了一切。 李世民在营帐里来回走着,他也舍不得放下军权,毕竟有军权在手,他就有一分保障,交出军权,就等于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掌握。可是,眼下不交军权的话,即便他的父皇不说话,李建成和裴寂那帮人,可不会放过他了,不知道有多少罪名等着他去背呢。再说,就算抗旨不回,子长了,大军的吃喝拉撒怎么解决?军心也稳不下来呀,毕竟这些将军和大部分军士的家在长安呢。 “无忌,唐瑛给的这个,就烂在你我肚子里,绝对不能让第三者知道。”走了几圈后,李世民还是下定了决心:“本王就算以后要做什么,也一定是被bī)无奈,绝对不会采取主动。” 长孙无忌哀叹一声,还要争取一下:“秦王,臣不瞒你,胡马事件后,臣去找过房玄龄,他对臣说,事已危,可先发制人。” 李世民转看向长孙无忌:“什么意思?让本王发动宫变?” 长孙无忌用手在脖子上抹了一下:“房玄龄的意思是,先动手,彻底解决。” 李世民腾地打了一个寒颤:“杀……?” 话到嘴边,李世民还是把太子两个字吞了回去。 长孙无忌也不说话,只是看着他点点头。 “不……这事太大,得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虽说天天斗的你死我活了,可真要李世民动手杀了自己的大哥,他在震惊之余,却涌上一股从未有过的绪,那就是害怕。李建成毕竟是他的亲兄长,在他小时候带着他玩的大哥。他的确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将李建成压下去,但直接动手杀李建成的念头,却是从未曾想过的。 “杀一人而得天下,秦王,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父皇不会饶过我的。”李世民拖口而出,他脑海里出现的不是此事成功与否后的状况,而是李渊那双深深凝望他的眼睛。他似乎看到了李渊那双眼睛中透lou出的绝望和悲痛,不,这不是他所要的结果。 努力控制住颤抖的手指,李世民强装镇定地叮嘱:“无忌,此事还是不要再说了,还没到那一步,没到那一步,你明白吗?” 长孙无忌猛上前一步:“秦王,是你还不明白,你和太子之间只能留一个,你不动手,他就会动手。唐瑛为什么让你兵谏,那是因为她不想看你们再斗下去,因为再斗下去,一定会死一个。她想快刀斩乱麻,她的兵谏没有流血,只是软陛下,囚太子,而后,以秦王你的声望,很快就能稳定一切。” “兵谏,兵谏……”李世民又捏紧了拳头:“长孙无忌,本王说了,不要再提此事。” “可是……” 长孙无忌还想争取,可李世民却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了。他稳定了一下自己的绪,吩咐道:“没有可是了,无忌,这事暂时到此为止。你先派出斥候,四面八方,多派几路出去,把找唐瑛回来,不管她去了哪儿,都得找回来,你清楚的,眼下,我们还需要她。” 跟随李世民多年,长孙无忌很了解李世民的秉,知道他一旦决定下来的事,就容不得其他人再说三道四。所以,即便心里依旧不甘心,望望李世民坚定的目光,长孙无忌还是知趣地把一肚子话沉了下去。 走出帅帐,望着白茫茫的一片雨幕,长孙无忌长叹几声。秦王呀,你说唐瑛心善,其实,放不下父子之的正是秦王你呀,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