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舌战群雄(感谢书友106829180401244月票) (第1/2页)
金光洒入,一批老臣还有世家贵族,长跪不起,声声控诉不断。 芈凰长身而立,望着大殿内那些不断控诉的臣子,久久不语,初秋的清晨带着一股凛然的寒风拂面而来,吹拂着她的六尾凤袍,烈烈作响。 当她一步选择踏入这场权力角斗的最中心起,风暴早就如影随形。 一场暗流涌动的朝堂激辩在太女与老司徒之间展开,老司徒冷眼看着被众人攻讦的女子,眼底一丝寒意划过:哼,不过女子之身,也敢跟他在朝堂之上一争高低。 楚王已经被吵的头昏脑胀,面色涨红。 随时游走于暴发的边缘。 …… 面对众臣指责,就连令尹子般也不得不保持沉默,不发一言。 李老拱手立在一边,既不表达支持,也不表示反对。 潘太师及其身后的潘氏子弟也没有发言。 成大心与陈晃想要上前,却被她以眼神示意退后,不要参与进来。 …… 芈凰面对着众臣的指责,质疑,甚至漫骂,还有老司徒以及若敖子良的压力。 嘴角始终平静地挂着一抹笑意。 那是一种讽刺。 今天她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满朝敖党”。 从周穆案到流民案,仅若敖越椒背后的敖党就遍及朝野上下,更不用说若敖子琰也好,令尹子般也好,他们背后的附庸之辈,多如过江之鲫。 这楚国如今上上下下还是她芈姓熊氏的吗,还有支持于他们的人存在吗? 满朝敖党,如今日一样,若是一人上来说一个“不”字,都能把她的声音,淹没于无形。 只见她最后走到楚王御下,双腿一弯,坦然地跪在玉阶之下,向楚王伏地叩拜。 所有众臣看了看她,以为她无言以对,准备接受他们的指责,才渐渐息了声音。 良久,一殿安静下来。 她才再度挺直了腰,看着殿上最高处的楚王,开口说道,“父王,面对满朝众臣指责之言,儿臣只有一句话想说,但这句话并非为了儿臣自己。” 众臣被她这沉静不怒自威的样子给摄住。 老司徒微微皱眉。 楚王微微抬手,其意不言而谕。 只见她手臂一抬,回身,玉指指着三十六扇朱门外的宫城外,清声道,“父王,儿臣知您日理万机,胸中怀有天下,可是您听到了吗?…… 听到那渚宫外面呼唤五万亲人的声音了吗?…… 他们虔诚地跪在宫门外,祈求您为他们找回他们真正失去的亲人,为他们作主,以示您的无上恩典。” 话说到这里,她微微哽咽。 一顿,目光闪烁。 眼见楚王将目光投出这渚宫金殿之外,终于第一次关注这五丈高的宫城外所发生的一切,眉头微微皱起。 她才继续说道,“这些没有背景没有依靠的庶民,在这过去的五年大水中,有亲人,接连失踪,找寻不回,多达五万余人。 他们多年来求告无门。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而刑狱司以无力找寻为由,拒绝失踪人口的找寻。 只因为他们是庶民,是贱者,所以报案之后,无人受理,所有卷宗堆在案卷库里,搁置多年,沾满尘埃。” 话落,陈晃命人将刑狱司里堆积如山的失踪案的卷宗,一落落地命人搬进大殿之中,顿时尘土飞扬满室。 芈凰起身,抽起这一落落的案卷再度上前,摊开在楚王面前,继续说道,“父王,这么多年来,这么多案子,这么多人,去哪里了? 儿臣想替您问一句…… 历任司败,庭理,为何无一人向您禀告一声:您的百姓,失踪了,因为什么原因。 为何没有一个人告诉父王您,而是直接任由他们泯灭消失无踪于我楚国之内。 父王,您的子民就这样一点点消失在这宫城之外,消失在您的脚下,也不知归于何人之下,成为私奴,而您的耳朵与眼睛就这样被一些懒散的群臣轻易给蒙蔽。 您知道这一切吗? 还是要选择继续被蒙蔽?” 她话到这里。 楚王脸上顿时充满愤怒,他是绝对不会接受自己被人糊弄的事实,如胡蜂似的眼立时盯向了若敖子克站的位置,扬手大骂道,“若敖子克,人呢?” “寡人记得你担任司败也有两年有余,当年还是谁保举你的,说什么为人不阿,正适合替寡人管着刑狱司! 可是如今这么多人报案,为何不审理,为何直到近日才被人发现? 你给寡人说个一二三出来。” 若敖子克闻言不知如何回答。 总不能拿搪塞太女的话来搪塞楚王吧,双膝一屈,跪地道,“都是微臣的错,微臣因为刑狱司人手不够,所以才无法一一找寻,请大王责罚。” “哼!” “来人,给本王拖出去,重打四十杖,革去司败之职!” 几个禁军顿时将他拖了出去。 他大喊冤枉。 然后芈凰继续说道,“七月,我受命于父王,与成右徒还有潘太师一起前往东郊学习农耕秋收之事,途中,我们意外发现有一郑国弦氏商行强行掳略我楚国流民两千余人,然后派人回郢报案。 事后,陈庭理立案调查,刚刚开始调查,弦氏商行三百余人突然暴毙,经查验为他杀。 其后,弦氏被灭口所仅剩下的这几人怆恍之间,前来投案自保,以求我楚国朝庭避护杀身之祸,可是郢都城中,官官相护,以庶民之身告官身,无人相信,反被这殿上的三司称其为诬告,就连儿臣也因此而身陷诬告朝庭重臣的丑闻之中,而被指称私德有亏。 甚至,他们一次次声称儿臣假公济私,在司徒都尉锦街遇乱被贬为庶民之时,对他滥用私刑。 可是,司徒南身为五城兵马司,包庇弦氏商行五年,为他们在我楚国掳人略卖提供权力之便,无论真假。 难道儿臣就不该抓回来审一审,问一问吗?” 她转身面向所有朝臣。 一声一声,平静而有穿透力地对着所有人说道,“自我楚国自立以来,我大楚仿照,也设定了一些礼法,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以示对诸位世家世卿大夫之尊崇礼遇,希望能九州之才聚于我荆蛮,匡扶我大楚江山。 然,尧舜之时,舜让鲧治理水患,鲧没有治好,鲧就受到了死刑处分。舜让位于禹后,禹对于执法刑父的皋陶不但重用,而且友情胜旧。 当时刑礼保持公正与威严。 即便我等身为王族部落首领子孙也毫不例外。 “礼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是对礼法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