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家和 (第3/3页)
意应承,后边大舅想要,怕是祖父连前面的小庄子也不会同意给了!”
李猜才想到此处,为难道:“那怎么办?总不能跟你大舅撕破脸。” 李诚眼睛转了转,道:“父亲。要不然还是想想其他法子。大舅最是好名,要是寻个好几会,说不的不用咱们家破财,也能接回两个堂弟。” 李卑正满脑子浆糊,见儿子这般说,忙道:“莫非有什么好主意?” 李诚想着父亲宽厚的性子,将口边的话咽下,道:“儿子只是时也没想到好法子,左右父亲要留在京城,不着急回南边,等等再说。” 李鼻点头,暂时也只能如此了,,昌平,曹家庄子。 今儿曹佳氏使了两个仆妇过来,一是给李氏请安,送上些内务府当分到王府的一些瓜果,二是来接天慧到平郡王府小住。 早先在京城时,曹佳氏身份所限,不方便出门,但是每个月都挑日子接李氏过去小聚。自打李氏来昌平。母女两个已经数月未见。 因此,李氏就留下那两个王府仆妇,问了几句福晋同小阿哥们的近况。 那两个仆妇一一答了,除了大阿哥在宫里,每个月只能回王府一次外。其他几位小阿哥都好。就是福晋有些苦夏,每日里没有精神,甚是想念这边的小格格。 李氏听了,也不好直接做主,只能抬头,看媳妇的意思。 初瑜虽舍不愕,但是曹佳氏使人来接,她也无法开口拒绝,只能道:“天慧年岁还小,又要劳烦福晋受累了。” 那两个仆妇忙起身,其中一个圆脸的道:“舅奶奶切莫这般说” 格格虽是我们福晋的侄女,我们福晋却是当心肝儿疼的。奴婢们过来前,福晋主子还说,又要对不起舅奶奶了。但凡能忍住,都不会使另外一个仆妇年轻些,是曹佳氏早年的陪嫁丫鬟,道:“大奶奶,王爷同大阿哥都不在王府,我们福晋跟失了主心骨似的。她晓,得小格格是大爷、大奶奶掌珠,也不愿老来接。还是四阿哥心疼福晋,说是自己个儿想念meimei了,硬是央磨福晋打发奴婢们过来。” 听着这些话,李氏同初瑜都不好受。 曹佳氏再网强,也是个女人。丈夫同长子不在身边,谁也不会安。 初瑜已经说道:“都是至亲骨rou。有福晋疼我们天慧,我们欢喜还来不及,说别的就是外道了。网好后山的桃子熟了,还有庄子里产的时蔬,不是稀罕物儿,只是比外头买的新鲜,正想着这几日打发人进京往王府送些。既是两位管事来了。直接带回去也便宜。” 圆脸仆妇笑着奉承道:“那感情好,上回舅爷过去提过菜园子,福晋主子就上心了。要是见了这些,指定欢喜。” 屋子里其乐融融,倒是平添几分热闹。 李氏每日都要午睡的,跟着说了几句话,就有些乏了。初瑜见状。使人带两个仆妇下去小憩。 曹颗已经得了消息,晓得jiejie使人来接天慧。 天慧今儿背诵的《千字文》。背诵道“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批把晚翠,梧桐蚤凋”几句,回到屋子里。就问父亲“渠荷”同“园莽”是什么。至于批把同梧桐两个,她倒是有认知,没有什么疑问。 这四句说得是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渠荷,是池里的荷花,‘园莽,是园中的草木。这四句说的是夏春冬秋的景色。”曹颐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笑着讲解道:“姑姑家不是有荷花池么?那就是‘渠荷。天慧不是最爱吃新鲜莲子么? 现下可是莲子长成的时节。” “姑姑家”天慧听了,颇为心动的模样,仰起头来道:“父亲,咱们家的菜园里怎么不种荷花?” 曹颗闻言,不由笑道:“那是菜园子,不是花园。天慧若是蓄欢。咱们也使人挖个荷塘出来,明年就能有新鲜莲藕吃了。” 天慧听了,连忙点小脑袋瓜子,口中说道:“大哥最爱吃桂花藕。二哥爱吃莲藕炖排骨,祖母同mama爱喝藕粉” 见女儿小小年纪,就能关心家人喜好,曹颐甚是欣慰,对于荷塘越发期待了。 初瑜走到门口,正听到女儿说着这一连串吃的,不禁笑道:“这是午饭没吃饱,怎么都是吃的?” 天慧只是笑,曹颐已经抬头说道:“闺女也盼着自己家有荷花池,我已经应了,明儿使几个人在庄子里寻个地方挖个水塘。除了荷花,再养着些金鲤,也是一景儿。” 初瑜听了,倒是一愣,道:“若是为了吃藕,何必费事,海淀园子不是有荷塘么?” 曹颍听了,拍了拍脑门道:“园子修了几年,也没正经去住过几日。倒是忘了那边还有荷塘。” “这个时节,莲子同新荔都能有了,额驸要是想吃,就打发人过去摘些来?”初瑜说道。 曹颗看了她一眼,道:“福晋同额娘都在海淀王园,用不用抽一日。我送你过去溜达溜达?” 初瑜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要是太太过去住还罢,两家园子挨着。如今跟着几个里,又没有什么事儿,我还巴巴地回娘家串门子。实说不过去。再说,没有了紫晶jiejie帮忙,家里我也放不下。” 提及紫晶,夫妻两个都有些缄默。 天慧拉了初瑜的手,道:“mama。姑姑再也不回咱们家了么?前两日哥哥们还提及姑姑,说是快到姑姑生日了,大哥还为难呢,不知该怎么给姑姑过紫晶生日,比曹颗生日早三日。 前几年赶到那一日,初瑜都使厨房置办席面,在蔡院给紫晶庆生。所以天佑同恒生两个还记得。 “还有十来天了!”曹额心里算了算日子,叹了口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要不然寻个寺院,给紫晶jiejie点几个长明灯?”初瑜看着曹颗,问道。 曹颗摇摇头,道:“紫晶生前虽信佛,却不在乎这些虚的。记得前几年,京畿大旱时,紫晶曾使人在昌平施粥。今年雨水尚好,这斤。 时苹也不是施粥的时间,使两个人往昌平县城的普济堂、育婴堂舍些银钱吧,算是为紫晶积阴德。” “还是额驸的意思好,上次往这两处舍银钱,还是在沂州时,那时紫晶jiejie也是极赞成的,到是比舍到寺里实在。”初瑜说道。 天慧听着父母说话,小声问道:“mama,这两斤。是什么地方?同姑姑有什么相干?” 紫晶摸着女儿的头,柔声道:“普济堂是收留异乡孤贫的,育婴堂是收养没有父母的宝宝的。你姑姑心善,怕这两处的人吃不饱饭,就含了银钱,给她们买米买菜吃。” 天慧听了,咬了咬嘴唇,对曹颗道:“父亲,我不要荷塘了,还是种土豆。父亲不是说,土豆结的多。能让大家吃饱了么” 见女儿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份善心,曹颗弯下腰,举起女儿,笑着说:“都听咱们天慧的,就种土豆同样是早慧的孩子,生在不同之家。耳濡目染后,就有不同的计较。对于漫漫人生来说,不知是福之源,还是祸之根 问: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