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一章 崇祯皇帝的疑心 (第1/2页)
张溥在未来能够发挥出多大作用,甚至张溥能不能活着,丁云毅不知道。 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剩下的,便让老天爷去裁定吧。 崇祯十年,大明王朝还是天灾不断。那些流寇在高迎祥死后,推举李自成为闯王,继续转战各地,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很大破坏。 而老天爷也一如既往的折磨着这个庞大的帝国。水灾旱灾震灾......一个接着一个的灾祸几乎每月都在全国各地发生...... 崇祯当了十年的皇帝,便忍受了十年的天灾。 赈灾没有用,向老天爷乞求没有用,朝廷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却都没有用。灾情一天严重过一天,灾民一天多过一天。 于是,这些灾民要想活下去,便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参加流寇,另一条路,便是去台湾。 台湾活二十万灾民,早已在各地流传开了,只要能撑到台湾,便有活路,这一句话,已经在各地灾民中传开。 而丁云毅治理的台湾,同样需要这些灾民。 按照之前商定的大发展台湾计划,眼下丁云毅需要大量的人口。 部队扩军,开发桑田,招募桑农蚕农与织户,开发茶叶金矿贸易......所有的地方都需要人手。 对于其它地方,过多的人口便意味着过多的负担,但对于台湾来说便不是这样。眼下台湾三年旱灾已过。风调雨顺,人口便多,便意味着丁云毅大发展台湾的计划越能顺利进行;人口越多,便意味着更多的天文数字一般的财富;人口越多,便意味着台湾越是稳定。 各地的灾民开始纷纷涌向台湾,而台湾也敞开了大门,欢迎这些灾民的到来。 丁云毅制定的第一期人口目标。便是要在两年内让台湾突破百万人口。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也许这一计划会提前很早完成。 大明的灾民实在是太多了...... 与吕宋巴达维亚麻六甲的贸易已经全面展开,大量的货物运送到这些地方。换取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而有了充足资金的支撑,火器局造船坊......这些倾注了丁云毅无数心血的工厂。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这便是良xg循环。 如果能太平的再给丁云毅五年时间,那台湾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说不准。 但是,在贸易频繁展开的同时,有一样东西也被带到了台湾: 鸦片 其实中国人对鸦片并不陌生。 早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了中国。三国时名医华佗就使用大麻和鸦片作为麻醉剂;在唐乾封二年,就有鸦片进口的记录,唐代阿拉伯鸦片被称为阿芙蓉;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这后一个粟当蒴果解。 这种随着贸易船队从巴达维亚等地带入台湾的鸦片,当丁云毅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便勃然变sè,厉声对自己的部下道: 什么都可以运进台湾,只有这样不行,我台湾但有敢碰者,一律逐出台湾 部下们这是第一次见到丁云毅如此愤怒。丁云毅很清楚,目前这种东西虽然在中国并不普及,但沿海城市已经有人在吸食了。 荷兰人通过台湾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烟斗连同烟叶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吸烟者。其广泛程度令朝廷恐慌,崇祯皇帝下令禁烟,因为曾经有人把鸦片混入烟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烟草被禁却导致了吸食纯鸦片的泛滥。 鸦片,从这个时候便已经悄悄扎根。 丁云毅冷声道:诸位,今天我把话撂在这,比如秦云蔡九洲张宪轩叶大海你们这些人,都是随我出生入死的弟兄,可只要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碰了这种东西,我丁云毅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便让你们滚出台湾 是一众部下赶紧应了。 这东西简直就是恶魔,有人曾经说过,除了杀掉吸食鸦片者,否则无法令其戒除恶习。丁云毅的话中甚至流露出了几分恐惧:吸食鸦片者,不事生产,不事农工,整ri无jg打采,只想着要吸食鸦片,便如废人一般,若是长期以往,流毒一旦蔓延,便不可控制。军不成军,民不成民,国不成国 那些部下大声道:我等遵循大人号令,禁绝鸦片,绝不使其蔓延 不是蔓延,是要坚决的禁绝丁云毅加重了自己的口气:这东西是毒药,是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亡国灭种的祸首 丁云毅开始有了一些担心,贸易的顺利展开,能够让自己获得巨大的财富,但是随着贸易的进一步扩大,诸如鸦片这样的东西也会出现。 如何协调好两方面的关系,便要考验自己和部下们了。 副镇,京城传来密报这时谢天走了进来:兵部尚书杨嗣昌奉旨剿匪,朝廷再次急召副镇参与剿匪。 部下们霍的一下便站了起来,又要把副镇调去剿匪了 丁云毅却并没有什么慌乱:镇静些,说,怎么回事。 这一次的事情有些不同寻常了。 前一次是崇祯一时兴起,这才贸然把丁云毅调去剿匪,但这一次却是经过缜密考虑的。 一是杨嗣昌入主兵部之后,力推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计。 但杨嗣昌却没有直系将领,而崇祯启用他剿匪之后,杨嗣昌必须在军中有自己的力量,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那个被自己引为知己的丁云毅 杨嗣昌是一个因素。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便来自于崇祯。 要活命,去台湾。这句在灾民中流传甚广的话,到底还是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台湾从来没有向朝廷缴过一两银子的税。在丁云毅收复台湾的时候,此地百废待兴,又是传说中的蛮荒之地,人口稀少,崇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