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三章 抉择之时 说打就打 (第1/3页)
祯十七年的八月初这一天,齐国公府和山东上下,)e的忙碌,内宅和民政在忙碌如何秋的盘点和结算,军队则是小心翼翼的展开调动,但在外人看来,只不过山东水路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忙而已,其他的并没有什么特殊。〔顺手推荐下新书:,大家支持哟!〕 这种繁忙是在七月份就开始了,上上下下早就已经是习惯,之所以单独提到八月初这一天,因为齐国公这一天单独下了一道任命,并且立刻是由信使传遍山东控制的地盘,齐国公长李宏,被任命为国公府卫队守备。 胶州营的一切人都是作为胶州营这个大机器上的零件,他们只需要按照规矩运转,不需要有太多自己的思考。 关于李宏的这个任命让这枯燥的生活有了些许的兴味,国公府卫队守备,这个官衔肯定是不合乎规矩的,他的下属甚至没有可以管辖的兵马,当然了,指望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带兵也不现实。 可这个官位却有他自己的特殊意义,这或许和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有关,比如说节度使任命自己的儿担任自己的亲卫队首领-牙内都指挥使,那就是明确了这个儿的继承权。 突然间,任命了李宏为卫队守备,不需要什么聪明的算计也能明白,李孟的继承人已经是确定了下来,是长李宏了。 给大家增添的兴味也就是仅此而已,和颜若然的患得患失相比,山东上下早就是知道了李宏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以李孟行事的性格,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对于李孟的内宅来说,或许李孟没有发现,但老太监刘福来却发现了其微妙的变化,几个女人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得亲密了许多。 在宣布这个消息之前,木云瑶敢让自己的儿李武去跟着李宏玩,也敢让李武在颜若然的身边,可万万不敢自己去带着李宏,凡是有李宏在的场合,木云瑶必然要把颜若然请过来。 木云瑶久在王府之,自然知道这为了争嫡,彼此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阴狠毒辣的手段用出来。 尽管木云瑶不会用,而且齐国公府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可她还是要小心谨慎,不能让别人有什么不满或者疑心,因为顾横波和柳如是两个女人一直是跟着自己做事,木云瑶甚至也严禁这两个女孩去接触,免得被人猜忌。 相对来说。尽管颜若然患得患失。可这方面她却没有想到。王府高门。那是内眷们斗地最激烈血腥地地方。其门道千变万化。小家碧玉地颜若然可就想不到这些事情了。 李宏地地位明确下来。代表着李武和接下来几个女眷生地孩。都没有大位地希望了。这富贵太平却是能够保证地。这样地情况下。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地冲突。大家当然重新恢复了和和气气地。从前那种友爱姐妹地局面。 不过让人哭笑不得。或许是在别人眼司空见惯地是。确定这个位置之后。山东各处立刻是有自荐也有别人推荐。一些有名地大儒。致仕地官员。还有些出名地武师都主动过来当这位内宅守备小李大人地武教师。 就连几位女眷也是七嘴八舌地各有主意。更不用说外面地那些关系亲厚。地位高崇地山东高官豪族。 但李孟地安排很简单。李宏地贴身侍从是苏安琪。这个被称为是山东未来栋梁之才地十四岁少年只被警告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山东做事。尽量淡化自己地宗教信仰。在外宅地时候。苏安琪是负责李宏地启蒙教育。内宅则直接是颜若然来教授。 身体方面地锻炼。李宏则是和亲兵们正式学习那些锻炼身体地法和一些简单地格斗技巧。 相对于其他的孩来说,李宏对这个是乐在其,这倒是省掉了很多父母管教的精力,也被称为是“少有龙虎之像,成大事之资”,李宏被确认地位之后,本来就是大热门的国公府公塾更是让地方上的弟打破了头争抢,越早接近这下一代,荣华富贵就越有保障,这可是共识。 木云瑶和顾、柳二女每日间都是忙得脚不沾地,本以为自己这么做,未免失却了三从四德,可木云瑶却说,你我三人做这样的事情才是为了今后的地位想,夫君大人的行事,向来是看实绩。 何况这清查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大家心都肯定是有数,只要是把这个机构牢牢的掌握在手,害怕今后在府没有地位吗? 这话说的诛心,可却是大实话,清查司的地位依稀有大明锦衣卫和东厂的作用,尽管没有那般的权势嚣张,可负责山东控制地盘的情报,各处的私密之事,这里面能牵扯到的利益权势可想而知。 木云瑶等三女的忙碌甚至连李孟都是看不下去了,只是觉得这么一大摊事,都压在这么几个娇滴滴的女孩身上,有些太过不妥。 但这般忙碌却不是没有效果,几个消息却很快的被查了出来…… 自从那天山东巡抚颜继祖和山东布政使柳清嵩两个人拜见李孟,颜继祖见到柳清嵩给李孟去办理那么多的私密机要的事情,心知自己要是再不有所行动,恐怕将来的地位会远远的不如对方。 眼下既然已经是卖身投靠了,那也就什么都顾不得,索性是一做到底,颜继祖当年做吏部都给事,这个职位也是个交接天下,人脉广阔无比的差事,在江南、江北都有自己的关系在。 八月初二的时候,山东巡抚颜继祖给李孟带了一个消息过去,这是他在江南的一名门生偷偷写信告诉他的。 这个消息在颜继祖的心,那真有如泰山之重,去往国公府的时候,还谨慎郑重的要求和齐国公的单独密谈。 正在忙着调拨军队的李孟还以为是什么军国大事,也是单独的找出时间来相谈,颜继祖的消息的确是让人很吃惊,据前右都御史刘 一名表亲说道,现在的大明太,崇祯皇帝的儿,烺正在南京皇城之。 这消息之所以被传开,却不是因为有人泄密,而是在京师那些阁老大臣的计划下,太朱慈烺也要在南京城建立一套备用的武班。 尽管南京城自有部,可这部都是些政争失败官员或者是回到南边养老的,根本没有什么能力作用,武将也就是卢德为帅,黄得功、刘良佐为将的几万兵马而已,必须要招纳新血。 武将们倒还是好说,左良玉在长江游,江南各省的常设武官都还有完整的班底,唯一比较怪异的是凤阳巡抚、cao江御史马士英的态度,他始终是按兵不动,口口声声的说如今江南江北之地好不容易有这样的安稳局面,愿为朝廷守住这祖宗陵寝,不愿再生事端,这马士英是何等人物,手有兵不说,又是江浙名士,他说一句话会有许多德高望重之辈出来帮腔帮忙,士林舆论也能掌握住不少,当然是触碰不得。 不过能保证祖宗陵寝不失,这也是让人心安,也就不去强求这马士英的错处了,但这臣班却是麻烦。 名士不少,可镇得住场面的太少,在南直隶的,一名为阮大,一名为钱谦益,两人尽管声望高,各有拥护,可双方却都是有重大污点,真要是争执起来,肯定会被另一派抓住把柄。 还有一位是松江府名士陈龙,据说是通晓事,而且知道兵法,可他却因为历史原因被人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 唯一可以作为臣领袖的人物,还真是有一个,就是在杭州讲学,人称当代儒学之宗的刘宗周。 自从在朝廷上力争,被崇祯皇帝剥夺官职,勒令回乡养老之后,刘宗周就是在杭州开设书院讲学,广收弟,在南方士林人之影响极大,常有人说,天下若是这刘宗周为相,早就是太平安乐,那里会有这么多的是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