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六百里加急 倭铜 (第3/4页)
给李孟,等于是流贼也由李孟接手。 不知道为什么,京师上下,包括崇祯皇帝在内,都有很轻松的感觉,原本压在心头的鞑虏流贼之患的大包袱,都是丢给了那齐国公李孟,而目前京师要忙碌的事情,则就是对付李孟了。这种轻松的情绪不光是皇帝有,大臣有,就连京师的士兵百姓,也是有这样的情绪,隐约间,竟然又是有了些太平时节的气氛,青楼楚馆的生意,居然是愈发的兴旺起来…… 京师重地,天脚下,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纵马奔驰的,但那名从城外的信使却丝毫不减速,路上的行人纷纷地闪避叫骂。 可也有些年纪大的京师百姓看出了些门道。认出了这信使身上的服装旗号,这可是南直隶过来的加急百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名信使熟门熟路地奔驰到了兵部的门前,“南京那边过来的加急百里”。守门的那名小旗惊讶的念叨了一声,急忙的迎上前去。信使显然是累得极了,翻身下马差点跌倒,不过还是挣扎着朝兵部衙门内跑去。 百里加急的信笺,各部只有都给事和尚书、侍郎可以看,任何人阻拦都是杀头的大罪。 看着那信使在几名卫兵地搀扶下,跌跌撞撞的朝着尚书那边跑,各房的主事还有员外们都是走出来观看。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来到底还有哪里会有这么紧急的军报,所有人的心里突然都是打了个突。 “莫非那山东的李贼对南京动手了吗?” 可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兵部官吏都明白,要是这李二郎兴兵造反,最先攻打的肯定是京城,而不是南京。 不过这事情地确是紧急异常,刚刚下朝不久的兵部尚书张国维,没过多长时间就从堂屋跑了出来,连声的招呼备轿。他要进宫面圣。 相对大陆的纷纷攘攘,德川幕府统治下地日本,各处就显得安宁许多,郑家的船队水手们都是在纵情享乐。而周继海则是另有打算。 周继海在那日逛街以后,就安心回到居所,从各处旁敲侧击的探查日本铜矿产出问题,那通译本来也不觉得这个是多大个事情,所以像竹筒倒豆一样,一五一十的都给周继海说了出来。 原来日本历来盛产金银铜这些有色金属,不过以前冶炼技术很差。坐拥大量富矿。却产不出多少来,但是在日本战国之时。从国引入了灰吹法,金银产量暴增。也就大量流入国,同时为了开采金银,也从国大量进口了水银作为原料,所以出口水银进口白银,也成了明倭贸易的一个大宗。 但是日本虽然坐拥大量的金银,却很缺乏铜钱这样的小额货币,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当初平清盛平大相国开国贸易引入地宋钱,以及少量地明钱来做小额通货。 到了江户朝,德川家占有天下,本来还是用的明钱,结果又遇到了明朝造钱量萎缩,而且质量严重下降,在日本国内也导致了很严重地劣币驱逐良币,日本痛定思痛,决定自己造钱,恰好日本当时又引进了明朝的上先进地冶铜法,铜产量大增,更加方便了自铸铜币。这就是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开炉铸造的宽永通宝,因为日本铜矿丰富,而且多为富矿,所以在铜钱上很舍得,那通译拿给他的那一袋,就是铜八锌二的黄铜钱,比起大明朝的铜铅四的“好钱”那可是强得多了,更不要说大明朝的劣钱了。 不过,当天下午,周继海又被狠狠的惊悚了一次,他拿着这铜钱,到旅社老板那里要买些蜡烛,那居舍的老板娘cao着半生不熟的福建话说道: “先生,你这个是劣钱呀,在我这里买东西,要打折啊!” 乍一听这句话,周继海惊讶非常,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确实是实打实的足铜好钱,如此好钱,居然都是劣钱,那好钱是什么?却看见那老板娘拿了几个红色的铜钱出来说: “先生,这个钱才是上好铜钱,大君造的,你换的那个铜钱,是长崎富士屋造的钱,不一样。” 周继海也不买蜡烛了,而是换了几十个好钱,带回去研究,原来这日本官方铸造的钱,都是用上好的红铜铸造,根本就没加铅…… 大明朝铸钱一直很少,官方累计下来也就几百万贯,加上私铸,产量也不到宋朝的零头,而且大量铜钱还外流到了日本,搞得国内现在还是以少量明钱加大量宋钱流通,而且自从大航海时代大量白银流入以来,银贱铜贵。官方收税之类兑换,是一千钱兑换一两白银,但是如果把一千钱融化,铸造出铜器,能卖接近二两。所以在铜钱紧缺的情况下,还有大量的铜钱不断的被融化,更进一步的加剧了铜钱短缺,官方铸钱这些年来质量又很低劣。劣币驱逐良币,又是恶性循环。
日本这里,一两白银足足能够兑换出一千二百上好的铜钱,每一重量接近天启通宝的两倍,也就是含铜量差不多是三倍地样,而同样一两白银,在国只能兑换出七百劣钱,实际上等于是相同的白银在日本可以兑换处同等五倍的铜!! 周继海来自山东。自然更知道山东对于铜的巨大需求,一门18磅长炮,需要多贯铜钱所含地铜,而且将来火炮的需求,会是以千门来计算的,这个市场的巨大不说,把胶州营紧缺的铜卖过去,得到齐国公的好感。这等不在账上的好处,则更是不可限量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继海就另外找了一个通译,要他带路去“富士屋”这个地方。他前几天已经知道了,在现在的日本,经营铜矿,私铸钱生意最大地,就是这一家了。 富士屋在长崎的分店,并不显眼,这是一家新兴的商社。才不过三十年历史而已。而且没有赶上战国末的乱世发财。 毕竟,富士屋的创始人住友政友。也不过是1585年出生,在关原合战。所谓东照神君德川家康平定乱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学徒而已。 不过,随着大明传入,住友政友是学习得最快,也是最敢下本钱的一个人,他立马结束掉自己所有的生意,借贷了自己能借贷到地一切钱,孤注一掷的全部压倒了冶铜生意上,结果事实证明他赌赢了。 他并没有和其他豪商一样去代理大名藩库之类,或者给大名放款之类的生意,因为大名们在战国乱世里,已经跟那些豪商们结成了紧密的主从关系,毕竟这种亲密地关系,住友这样新兴的豪商是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