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_第四百二十八章 缺铜 营改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八章 缺铜 营改团 (第2/3页)

觉对这制造的事情没什么了解,在现代的时候接触也不多,所以很少插手。

    但这次听到这水力机械和工序分配改造的前因后果。禁不住颇为的感慨,有些事情不却说,下面的人并不会自己领悟到。

    孙和斗在边上颇有共鸣地接话说道:

    “自从这兵器制造局见礼起来,卑职以为这就是天下第一等的匠坊。难免有些自满的情绪,这次整饬秩序,修建匠坊,才发现者制造局的种种不足,那些洋人地工匠,对那数值仔细,又有记录。做出来的东西规格统一。可制造局的工匠连量具都是前些日才核准统一,就更不用谈什么标准了。===今后制造局的一切也都是要有明地记录,要分分精准。”

    边上的郭栋插嘴说道:

    “大帅。这些洋人工匠手艺未必比咱们的工匠强多少,可却有些咱们没有想到的新东西,小人琢磨着,这才才来十几个工匠,就有这般的功效,若是更多,岂不是效用更大,下面的匠人们都是在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匠造的学问,先前地眼界实在是太小了,要多多学习才行。”

    这两个人说地话倒是让李孟颇为的满意,不管怎么说,能有改进地愿望和学习的决心就是好事,李孟点点头,开口吩咐说道:

    “这件事去和宁师爷那边商谈,洋人这大明地地面上不少,倭国、南洋那边也有,但懂得匠造法的,估计最多也就是些学徒之类,你们也不要报太大的希望。”

    几位主办都是一同躬身答应,众人很少见到李孟如此兴致勃勃,他在制造局主办的陪同下,把所有利用水力的匠坊都是走了一圈,仔细的查看这些颇为原始的水力工具机,的确是很方便,盔甲最难办的几个工序都可以通过工具机完成。

    而且水力鼓风机可以让炼铁炉达到更高的温度,得到更优质的钢铁,尽管丁旭介绍这件事情的时候语气平静,不过李孟却又是精神一振。

    优质的钢铁可以带来什么,这个时代没有人能比李孟更意识到其的重要性,一时间,李孟也是心感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扎扎实实的耕耘了十年,练出了一支强兵,夺取了偌大的地盘和了不得的富贵。

    自己的军事技术应该距离西方不那么远了,本来应该是迟滞或者倒退的山东经济,因为李孟在山东打开的局面,开始高速的向前发展。

    稳定的局势,商业的大发展,超出这个时代的军队,在这种种因素的催生之下,制造技术也开始跟着飞跃了。

    尽管还只是模仿,尽管改变来自欧洲几名学徒的经验,但这毕竟是个进步,要知道,晚清末世,很多地方就算是水磨和水碓都已经成了很先进的东西,整个都是大倒退了,只能是任由西方强大无比的大机器工业摧毁国的经济。

    游览完毕,李孟兴致颇高,胶州营之并无官场上的那些繁缛节,即便是大帅到来,也仅仅是在主办们吃饭的地方多做几个菜而已。\\\*\\

    矿监丁旭对这个就是颇为感慨,各地的臣武将镇守太监,每顿饭都是尽可能的奢华富贵,简朴被当成寒酸,那是最丢面,而且会被同僚属下耻笑的,可这山东对这饮食穿着无非就是够用而已,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专注于公务,大明的作风和这山东的作风一比,顿时是高下立判。

    前往会客厅吃饭的时候,丁旭却想起一件事情,快走几步,到了李孟身旁禀报道:

    “大帅,兵器制造局此时有个隐忧,却不知道当不当讲?”

    丁旭这种不是胶州营传统体系出身的。说话未免有些官场上地毛病,拐弯抹角,李孟瞥了他一看,沉声问道:

    “什么隐忧,其他几名主办为什么不知道!”

    丁旭躬身的幅度又是大了些,开口说道:

    “其他几名主办专注于兵器制造上。却和这原料供应,煤铁开采关系不大,而且卑职所说的隐忧还不曾耽误正事。”

    看到李孟点点头,丁旭这才是继续开口说道:

    “大帅,铸造火炮耗费铜料极大,目前灵山商行那边的铜还能供应。可卑职同商行送货的那名掌柜谈过,说是这些铜料大部分都是通过搜集铜钱而来,这铜钱可是流通之物,若是都被用来铸炮。早晚会造成市面却少流通钱币。”

    这样的担心极为地有道理,如果丁旭没有在宫呆过,对这财赋之事有过接触了解,恐怕也说不出这番见解。

    山东没有铜矿。铸造火炮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武器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用铜,原材料只能是收购市面上的铜器和换来铜钱,胶州营的对火炮的需求很大,城防要塞、部队野战都要用到火炮,特别是如今扩军备战,火炮需求增加。铜料地耗费更大。

    偏偏山东的有几个极为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的市面上除却大笔地金银之外,零售买卖主要还是铜钱支付为主。

    因为山东各处。^^^^平民百姓,即便是屯田田庄的屯田户生活也要比其他的省份好出很多。各路商贾云集山东,商业兴盛,对这铜钱的需求量也是极大,如果说市面上铜钱地数量锐减,金银很少用作日常的流通,那必然要造成极大的混乱。

    目前灵山商行的宁乾贵和手下的一干账房掌柜,对收上来的铜钱,要拿出多少的份额给兵器制造局去制造武器,要拿出多少投放到市面上,真是绞尽脑汁,苦恼之极。

    为了多收铜钱铜器,灵山商行开出来比市面上略高地价钱去兑换铜钱,收购铜器,结果是山东地平民百姓,甚至是屯田田庄都是把铜钱和铜器兑给灵山商行,灵山商行的把铜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投到市面上去,另一部分则是交给兵器制造局,那些被投放到市面上地铜钱又周而复始的回到灵山商行之。

    如果算上铜钱那些质量低劣地劣钱,还有那些使用多年的旧钱,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