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章 推脱 惊惧 躲避 (第1/4页)
听到这个之后,倒是不用明白说了,肯定是被对方不是收买,就是威胁,反正眼线的作用全然没了。有这个结果,众臣就知趣的没有再问首领太监王承恩,东厂那边的情况不会比锦衣卫强到什么地方去。 兵部尚书张国维在那里略微盘算了下,开口说道: “京师周围这次屯驻了二十三万的兵马,算上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的七万多兵马,若是算上黄河北侯大人所率领的兵马,四十万兵马总能凑的齐……” 说到这里,张国维脸上却有些糊涂的神色,搓搓手缓缓说道: “这些年朝廷一分银也是没有给山东发下去,也真是不知道他那里有多少兵马,按照这几日河间府送来的消息,说是此次河间府的大战,山东共出兵五万,老夫估计着,山东最多也就是七万兵吧!” 糊涂的神色一过,张国维又是颇有把握的说道: “四十万对这他七万,何况朝廷下令,名正言顺,天下公义都是站在朝廷一方,必然是摧枯拉朽。” 这话说完,户部尚书在边上冷冷开口说道: “张大人,除却吴三桂那边军需不缺,剩下的这些兵马饷银粮秣如何筹措,你给老夫那个章程出来!” 四十万大军,吃用消耗都是天量,现在除却江南之外,各地的赋税都因为局面败坏根本无法收上来,而且江南收上来的,南直隶自用就要占用很大一部分。这件事稍微一往深处想,就更加的让人垂头丧气。 南方地赋税粮秣要送到京师来,依靠的是什么,就是横贯南北的那条大运河,当日间杨广修筑运河,被天下人斥骂,认为过渡使用民力,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从隋朝之后,南北保持统一。都是要依赖这大运河。 北直隶和山西很大程度上不能自给。可这两处。特别是北直隶和京师。那是天下地枢。不能置之不理。依靠地是什么。就是漕粮。来自于南方地粮食通过运河运到北方来补充需要。 然后运河经过山东。恰好是段所在。这山东在谁手。就是大家沸沸扬扬要派兵攻打地李贼。 能在内书房之地大佬都是了不得地人物。家产业也是遍布南北。只要是在运河上经过地。谁没有交过漕运厘金。谁没有明里私下地骂过。可到最后。大家还不是规规矩矩地交钱买路。 现在看来这位李贼还是给大家留了面地。真要是打起来。把这漕运地道路一掐。粮秣断绝。大家都要饿肚了。那时候下面地兵丁不造反哗变就不错了。还打什么仗呢! 礼部尚书曾楚卿捋了下自己地胡须。沉吟着说道: “这李贼不过是个山东地总兵武将。那山东其余地参将、游击之类地。地方上地官员未必和他一条心吧……” 这话说完,居然没有人接口,面面相觑,平日间这些朝大佬都是在忙着党争捞钱,山东这种偏僻之地地事情,想来都被认为是庶务,根本懒得理会,那边的保密工作又是做的到家,他们根本不了结山东的情形。 安静了半天,那边的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才咳嗽了一声,低声的说道: “诸位大人,咱家在山东呆过一段时间,有些事情未必能做得了准,不过,那山东的军将,都是李贼起家时候亲信,整个山东地兵马怕都是他一家私 边上一名官员惊讶地插嘴问道: “刘公公,在下记得曹州总兵刘泽清和山东总兵丘磊的兵马不少,难倒就没有一点留下来,全被李贼吞并,就算是如此,也应该有残存地剩下吧,这些人在,总归可以从容调度,大小牵制,圈住那李孟的手脚吧!” 刘元斌当年是山东地监军太监,此时说起来这些却感觉到颇为的尴尬,这多少都能和他处置不力牵扯上些关系,惭愧之心多少是有点,可还是开口解释说道: “刘总兵和丘总兵的兵马都是被彻底的遣散,一点也没有留下,诸位大人,你们各位是没有在山东呆过,想不到李贼的凶残狠辣之处,现在回想,当日间曹州突然被流贼突入,刘总兵殉国,登州莱州大乱,丘总兵的兵马被彻底击溃打散,到最后丘总兵自杀,事情未必如此简单啊!” 在内书房的这些朝廷大佬心,武夫都是粗鄙之辈,一想到这李孟居然也是有些头脑心思的,就感觉到事情越发的难办。 朝部各衙门,议论这等大事的时候,工部的尚书和侍郎往往插不上什么话,听到这里,工部尚书迟疑了下,开口说道: “本官和河南巡抚李仙风是同乡的关系,多有书信往来,他提到一件事,说是当日击溃流贼兵马之后,这李孟在兰阳县到黄河便道路两边,把左平贼的五千多兵丁钉死在路两边的木架上,那左平贼甚至不敢多看,直接带兵避开。” 左良玉在朝廷之可是赫赫有名,大凡提起武将,必然要提起左良玉,说是此人勇武刚烈,堪称朝廷的柱石,也算是当今天下可用的大将,尽管此人在李自成手下一败再败,狼狈不堪。 听到这平贼将军左良玉居然吃了这么大的亏,而且还不声不响的退了,这让朝的诸位大人对李孟的忌惮又是多了许多。 甚至不用专门的提醒,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能想到,李闯和曹cao的联军在河南纵横无敌,好像是也在这李孟手上吃了大亏,当日间报上来的斩首不过千,但那流民大军可将近百万之众。若只是被斩首几百,怎么会这么轻易的退去。 内书房的诸位大臣越想就越是忐忑不安,这山东地李孟居然是个老虎,虽然不知道他怎么养出来这么大的实力,可有件事情明了了,那就是这个李孟不好惹,得罪不起,朝廷要想拿出制裁的手段,恐怕真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有些脑比较敢想的已经是想出来了眉目,崇祯皇帝之所以让臣下们拿出对策主意。怕是自己不愿意担责任,事后后悔或者被唾骂。 但这些大臣们也不傻,以崇祯皇帝的性格脾气。真要是替他出了主意,背了黑锅。日后算帐,崇祯皇帝可未必会出头来帮忙,搞不好就和陈新甲一般,下狱论罪问斩,先例太多,后来的人可不愿意跟着犯错了。 内阁首辅陈演也知道大家的心思。也知道皇帝的心思,可是他新官上任,并且是臣之首,总不好也是做个闷口的葫芦。 陈演目光扫过内书房地众人,不管是和谁目光相对,对方都是低下头,兵部尚书张国维。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人倒也不惧。和他对视,反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