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 紧追有责 破局始动 (第1/4页)
木云瑶越来越有孕妇的状态,却是越发挂念在开封城的父母家人,不过李、罗联军不再围攻开封城,开封城暂时的安全下来,好歹是宽了下心。〔顺手推荐下新书:,大家支持哟!〕 十月初,天气开始慢慢的变冷,一年的收成差不多都是整理入库,动用民夫丁壮也不怕耽误生产农事,而且天气寒冷,不用担心在暑热之时那些繁多的疫病,总得来说,到了打仗的时候了。 目前欧曼是跟在李孟的身边,虽然说收入之类的相当于营千总,但实际的职务却很模糊。 实际上李孟付给欧曼的薪酬是在内府的收入里面拿出来的,严格来说,这欧曼不属于胶州营,而是李孟自己聘请的,按照西方的说法,这应该叫做军事顾问,在胶州营,大家也就欧先生欧先生的叫着,模糊化了。 那次演习,欧曼所提到的那些,还有现场演练的那些战术,给胶州营上下的震动很大,但要是实施却有些阻力。 主要的问题是,按照欧曼的说法,按照目前胶州营的火器配置,大的方队是有必要的,目前两营合一营,火铳手不用去管,一千百人的大方阵正好是西班牙和法国在某个时代的编制。 不过,对于胶州营来说,问题不是军事方面,而是人员地位的调整,两个营合为一个营,两个营地位相等,合二为一之后,谁来做这个大营的统兵官,下面各级的官佐位置又该如何的安排,这都是问题。 眼看着南面地事情已经是大局已定。济南大营的士兵就要倾巢而出,再有什么变动。未免对军心士气有很大地影响。 但在十几天的思考商议之后,李孟把这为难变成了好事,给他解决方法灵感的是现代地部队编制。军师旅团营,目前自己这边只有千人的营和统属一方地军。几名参将都是要面对十几名,甚至是二十几名千总。 这样的指挥,未免有些铺的太开,缺乏效率,而且胶州营虽然能给这些千总将来的荣华。如今的富贵,但这些千总最近几年在这个体系下。几乎没有什么升迁地希望,人总是要步步上升才有干劲,才有努力的方向,可这套体系之,除却立有大功,分镇一方地幸运儿之外,其余的军将就未必有这个机会了。 而两营合为一个大营,不光是在军事上面会有好处,而且凭空的增加了一套位置,出来升迁的通道。 两个营不若合为一个团。一名团总统帅两名营千总。这团总的人选就是那两名营千总的一员,次第上升。空出来的位置有其他人替补上,这一来是可以多出许多升迁的官位,二来是可以实现一千百人的大方阵这个消息和那屯田军户改籍的政策一样,都是在没有实施之前,先在军吹风,说是再有一次大战之后,按照功劳高低,择优提拔。 团总、副团总、团火器统领等等地位置,更不要说他们提拔上来之后,空下地那些位置,一时间整个胶州营,从最基层的士官队副,到高级军官营千总,都是激动非常,升官地希望就在眼前,接下来的战斗该怎么表现,自然不必说。 屯田兵们因为可以获得自由民的身份而兴奋,士官军官们因为自己眼前突然展开的前景而激动,一个个政策,士气越发的高涨起来。 这个两营合为一团的政策,让胶州营上下都是惊叹异常,大帅果然是非常之人,明明是坏事、麻烦事,却变成了激励众将的大好事。\\\\ 莱党和兖党之,有些和胶州营走得近消息灵通的,对这个政策和往常一样,都是大唱颂歌,还有人做赋写诗,歌颂新的大方阵,形容是“巍峨之城”之类的,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在实验之,两个营合为一千百人的大方阵,特别又是胶州营的军阵,的确是比那八百人的视觉效果壮观了不止一倍,想想胶州营这几年的横行,这样的大方阵在现实会有什么效果,实在是让人期待。 上上下下高兴,但李孟和欧曼的一次密谈却没有流传出来,欧曼对这种大方阵的看法是,未必是最先进的,可目前这是最合适的。 在现在的欧洲,长矛方阵逐渐的变小,而火铳兵在部队的比例越来越高,火铳的射击越来越成为火力输出的主力,而长矛则只是为火铳兵抵挡骑兵的冲击和作为移动工事来使用的。 可胶州营兵器制造局的能力,并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多的火铳来满足需要,火器不足的情况下,也只能是以长矛兵为主了。 眼下的这种大方阵是因为能力不足,不能达到那种最优的表现,才选用了相应落后的形势,尽管李孟知道这个方阵,甚至是八百人的那种的小方阵也足够可以取得大部分战斗的胜利,但心却有一种紧迫感。 目前的欧洲已经是渐渐的甩开了大明,如果不尽快的把华夏从这种混乱的情况下解脱出来,恐怕会这距离会越来越大,那接下来的屈辱和黑暗到底是会不会以另外的方式重演呢,形势危急啊。 欧曼还提到了甲胄的问题,济南大营驻扎的地方差不多都是济南附近的所在,骑着马很快就可以浏览完毕,尽管看得粗疏,可欧曼还是能分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按照他的说法,这时代的欧洲,步兵团的士兵们已经可以穿上半身甲,带着金属的头盔。 这些盔甲就是李孟在南京得来的那套西洋甲上半身的简化版,那些复杂的关节,被类似于凉鞋带扣的装置取代,头盔也是如此。没有了那些复杂地面具机关,尽管没有那么多繁复的雕刻和装饰。可防御地效果却差不多。不过穿戴的舒适性下降了很多,肩膀也比较难受,但是额外倒也换来了穿戴的方便性。以前地全身甲,必须找人帮忙。还要动用螺丝起,现在这些士兵自己就能很方便的套上去。这样地铠甲,用鸟枪之类的已经打不透了,更不要说弓箭。 这种盔甲,曾经让几百名白人在美洲击溃过几万用石头武器的印第安人。弓箭基本上不可能打穿这防御,刀剑的劈砍。长矛的刺杀,要击破这种防御也是很困难。而欧曼看来地结果,胶州营的盔甲大部分都在马军和亲卫队地身上,普通的步兵,只能是穿着厚布的衣服和毡帽,这个防御力实在是提不得。 对这个事情,说出来李孟也只是能苦笑了,那种板甲和头盔的打造,对于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来说,是很麻烦的工作。 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也需要大批的青壮劳力工作。可山东的兵源和田地耕种这一块对人力的需求也很大,而且兵器制造局地铁矿和兵器制造。相对来说需要有技术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