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战 (第1/2页)
颍上城是交通便利之地,想要南下北上,东来西去都是方便但前提是必须要有颖水这条交通要道。〔顺手推荐下新书:,大家支持哟!〕 胶州营淮杨军现在是像一颗钉一样,牢牢的扼守住颍上城到颖水之间的道路,革左五营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是倾力来攻。颍上县城有四门,四周都有大路,但是除却靠河的东门之外,其余的城门方向,一个人两个人出城逃走还可以,大军行动根本不可能。 他们都知道,现在只有东门颖水河这一条路。 在面对面的阵线竖起一道矮墙,并且有火炮和火铳的优势,这就可以构成封锁。即便是现在革左五营想用人海战术来冲开这道矮墙----的确,这个时代的火力密度还根本无法阻止住冲锋的人群----但冲到那竹排为骨填起的矮墙,却不能隔着墙攻击对面的官兵,必须要翻墙而过。这矮矮的一道墙,却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不管这老兵训练有多好,动作有多迅速。奔跑冲锋、翻墙而过,然后立定战斗,冲击的势头就被翻墙的动作抵消,前后排的战士不能持续不断的对淮杨军形成冲击,后队不断的跟上来,但是前队却堵塞住了,前后之间挤成一团。 革左五营的数量优势发挥不出来,淮杨军的长矛兵所面对的只是一名流民士兵,而不是前后连续的冲击。因为有翻越矮墙的短暂间隔,所以淮杨军的长矛兵可以相对从容的刺杀,甚至还可以进行队伍的轮换。 竹排建起的矮墙靠河的那一侧很快就是堆满了尸体,但也就是仅此而已了,火炮和火铳不停咆哮着收割生命,长矛虽然无声,却让一个个勇武的战士被刺透内脏。 革左五营被重赏激起来地血勇很快就是消失无踪,后面的人脚步越来越慢。渐渐的,退到队伍后面地火铳兵装填完弹药又开始凑到前面射击。革左五营的步阵太过紧密,火铳手们只需要瞄准大方向。同时压低枪口高度,就可以随意射击,总会有人挡在枪口前。 在这无尽的杀戮面前,流民士兵们忍受不住这死亡和恐惧,开始溃退,渐渐的又是回到在护城河外侧的边上,双方的对峙又是恢复到开始的局面。 只不过在敌我之间。已经是留下了大片大片地尸体,还有那些在地上呜呜叫着的伤员,一时没有死透,只是在地上挣扎着,他们不知道谁会来救他们,只是尽着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要抓住根本没有看到的稻草,土地已经是被鲜血浸透,甚至汇成溪流,流入了护城河之。 颍上城的东门没有关闭。城内的流民士兵还是在大批大批的涌出,在河的外侧列阵,而左金王刘希尧和乱世王魏小北则是带着手下上了城头。 如果仔细地观察。就能看出来革左五营地火炮、火铳、弓箭等等远程地兵器都是没有出现在城外。城外地士兵们有不少人还都是拿着木棍农具。而这些拿着利器火器地流民士兵则都是集在城头。 刘希尧和魏小北两个人地脸色都是有些发白。在这么狭窄地空间内。这么声势浩大地冲锋。到最后却是被对方从容地击退。接下来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办法。 可官兵依旧不追击。也不进攻。还是在土墙地后面。只是一帮人把尸体朝着外面丢。 在官兵阵列之地高台。淮杨军参将陈地目光却不是放在颍上城那边。他地注意力。一直是放在河水地上游方向。 那边虽然是矮丘水田。沟渠密布。却还有几条道路通过来。而且贺一龙也只能是从这个方向动作了。 几乎就是这边地冲击刚刚结束。安排在上游观察地船只传下来急信。有一支部队运动过来。正在快速地靠近。 经过正阳镇的水战之后,想必这革左五营的未必敢用船只了,用烧红的铁球攻击木船,胶州营这边做过测算,差不多快数三十个数,船板就肯定要烧起来,这几乎是水上木船地天敌。 这是邓格拉斯对胶州营少数地军事贡献之一,欧洲的海战,船与船之间地攻击,多有用烧红的炮弹发射,以求尽可能的杀伤敌船,这法简便易学,可实际上也只有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