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_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18章 一门心思倡学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18章 一门心思倡学问 (第1/3页)

    讲台上,赵兴话题一转,跳到了尊师身上:天地君亲师礼法即规则。尊师也是一种法则。尊师重教乃是我们华夏的千古传统,我只希望这个法则与日月一样,亘久不变。

    大家都知道我的老师是苏学士苏子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导之恩,我念念不忘。我尊敬老师就像敬畏上天感恩大地钟爱君王敦睦亲友一样,不因为时事境遇的变迁而变移,我希望我们这个民族坚持这个法则,不因朝代更替,直至天荒地老。

    我认为这个法则应该是天地间永恒法则,天上的神灵地上的君王也要尊重的法则不爱其师,何爱其君不敬天地,如何忠于社稷

    今天我的老师不在,但我还一位师长在这儿,我相信许多人已经看到了,但他们或许还没来得及向这位长打招呼,这位就是前执政刘挚刘相公。刘相公道德文章深为我敬仰,我以师礼事之。

    方今,朝廷为政略争执不休,但我在这里不想评价谁是谁非,因为这种谁是谁非我们说了不算,要后人说了算。我只想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曰:达为师。学问,不懂就问,才是真儒。不懂,或不符合自己心愿的的说法就谩骂,就篡改,就排斥,就打击,就鸣鼓而攻之,那是伪儒。

    刘相公的学问文章敢说连州无二,我请刘相公来,就是给大家讲求学之道。大家都知道,刘相公正处于贬谪身份。朝廷法度规定,我不能给他个教谕的职务,但我容许你们自由向这位学问大家求教,我也在此恳请诸位,请诸位同学抱着对学问的敬仰之心,抱着对不加省略的真相的探求之心,忽视党争,多多向世间所有达请教。

    赵兴说这话,虽然教谕们顾忌党争。不敢对刘挚表态,但赵兴话中那尊师地说法还是让教谕们频频点头。

    刘挚那个激动啊

    新党人员的特色是什么,那些规则破坏自擅长的是迫害自己的老师谁传授他们知识文化,他们就排斥。就打击,就鸣鼓而攻之。王安石如此吕惠卿如此小皇帝赵煦也有样学样,迫害自己的老师苏东坡格外起劲。

    他们说自己三不畏:天不畏;百姓的议论不可畏,因为他们代表了百姓的利益;祖宗之法也不可畏,所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他们貌似尊孔,实际上他们尊的是自己篡改的孔

    但身为老师。谁不想经过一场诗酒之赌,凭自己地学问文章。赢得一个忠心耿耿的学生,无怨无悔的追随自己到天涯海角,哪怕命运不济,厄运当头,这位学生也不离不弃。

    换句话说,赵兴现在的行为实现了所有读书人心中地梦想,他们梦想自己也有一位这样的学生。这样地同伴这位学生现在谈礼法。谈尊重规则等赵兴这番话说完,教授们望向赵兴的目光格外亲切起来。他们的频频点头误导了学生。学生没有许多官场顾忌,心里已开始琢磨,如何在会后向这位曾经的宰相请教。

    刘挚有点感动,他依旧保持着宰相风度,只是轻轻点头表示赞许。赵兴这时已经继续将话题引申下去:什么是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要谈到至圣先师夫子脚下这行铭文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这两句话怎么理解,我说两个例子:一个是密州邓御夫。

    大家都知道邓御夫出了本农书,比齐民要术还要齐全详尽。这是他的学问。真儒一辈子追求什么立言立身立德。邓御夫不光是一个学,他还是一个学以致用地先行。他写的农书就是立言记录了他地学说主张。

    但这还远远没有终止,我在庆州的时候,曾经依靠他从海外搜集树苗,做了一个草木皆兵计划。这位邓御夫一肚子学问,他把这个学问用上了在密州他开办了整个河东路最大的皮革作坊薯莨纱作坊,专门经营兽皮加工与薯莨纱的生产,这就是他的学以致用,也就是真儒的立身,亦即: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善于谋生。

    不仅如此,他还远赴海外,寻找海外地新物种请记住,他是农学家,他在海外寻找新物种,恰恰是农学范畴。而他寻找地物种改变了一场战争的走向,于国于民都有益,这就是学以致用导致地立德。有益于国有益于民,大贤德也

    学以致用有什么好处呢,子曰:世人熙熙,皆为名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去。人活世间,不过图名利二字,这是人奋斗的源动力,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原始推动力。邓御夫那厮栽培的树苗卖给我了,我们是好朋友,那厮没有少收我一个铜板别笑,其实我不怨他,这是他该得的。

    他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我为什么愿意付这份钱版权法我大宋不是有版权法么,我皇宋的版权法规定:谁创作的书籍,版权归创作。也就是说:利益归于创造。这叫谁创作,谁拥有简单真理。

    邓御夫不辞辛苦远赴海外,他现新植物,依据规则:谁现,谁拥有。他是现,他想把自己现的草木命名做什么,我也只好由他。要是他哪天癫了,希望把苹果树命名为外婆的澎湖湾树,我也只能由他,而这个世界也只能由他因为他有这个权力天经地义的权力

    我知道这厮,他卖给我的苹果树苏丹草挣了大钱。他多有钱我的人去非洲买树苗,说他在非洲建的农场,从边缘地带骑马跑到农场中心需要五天。具体那片土地究竟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从连州的边缘地带,骑马跑到连州中心,用不了五天嗯,这就是邓御夫从学以致用中获得地利益。

    利有了,名呢邓御夫在环州支援前线,受到陛下表彰,他还出了几本书,这些书带有详尽的非洲植物图谱,并详尽描述这些植物生长栽培技巧。它们所记载的知识必将成为我们的国家宝藏,并因此享有千古盛名。这一切都是学以致用。

    怎么学以致用,这就需要知行合一。有知识,需要转化成行动。这就需要我们多多思考。怎么思考呢那就举个我在黄州的例子:我在黄州听说了印刷技巧,还见过老师用石灰粉刷房子。成为东坡雪堂。别人见了这个东西可能一顿感慨也就算了,而我却看到老师生活困窘,于是便想到用印刷术在布匹上在盘子上印字印画。

    知行合一,就是应用你的知识触类旁通,让你的知识不再成为死读书。比如:别人只想到用印刷术印纸张。你能想到用印刷术在布匹上在瓷器上印字;别人只想到用石灰刷房子漂白桑麻,你能想到用石灰做建筑材料。修建起千年不可摧毁的城堡,或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