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八十四章 阻力(上) (第2/2页)
减半还不够授怎么办?但是这样的对话,不过是意气之争,不符合来访的目的,因此,弘见微微点头,表示尚算认可,顿了顿又道:“老僧还有一处疑虑,请大人代为解惑。新法规定,民户按田产划分雄、望,紧,上,中、下六级。丈量及划分大权,cao于胥吏之手,彼时,总不免要有些不轨之徒贪图厚利,私相贿赂收买,贪赃舞弊,大人又如何保证其间公正?” 丁晋坚决而严肃地道:“本官早已为枉法之徒备下严刑伺候。新法推行,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而官吏犯法更是罪加一等,如果有不惧严法之辈敢冒不讳,本官必重惩不贷,决不饶恕。” 弘见点点头,脸上浮起悲天悯人的表情:“使君的难处,老僧也是心知肚明。只是新法匆促,急于功成,但只怕一个施行不好,不免贻害地方,老僧希望大人能本持公心,推行之时,多存宽恕,三思而后行,这样的话,就是襄州百姓的福分了。” 弘见没有点出怎么个宽恕法,不过两人之间话不用说得太透,相信丁晋必然明白。 丁晋低头沉吟,他当然不是被弘见几句话说动,作为一个原则性极强的官员,更不会碍于交情。他犹豫,只是因为弘见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整个利益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已经在短短时间内,让丁晋认识到它所拥有的能量和影响力。 对于新法可能遇到的阻碍,丁晋之前早有心理准备,但说实话,他确实没有想到会阻力重重。在他的设想中,道观寺庙是第一批要打击的对象,也是比较容易对付的一批,但就是这么一批,却表现出了远超想象的抵抗决心。 新法发布后,一方面,出家人们明确表示不合作的态度,他们软硬兼施,阻挠官府对寺产的清查和整顿,一些意志力不坚强的执法吏,或是惧怕报复或是碍于迷信,执行力度非常软弱,导致对方的气焰更是嚣张;另一方面,那些结交权贵的僧道们相互请托,发动各自的关系网,从各个方面对襄州刺史府包括丁晋在内的诸官员施压。这种压力虽然无形但威力巨大,官场上最讲究的就是和谐和情面,破坏和谐不讲情面的人,以后别人也用不着给你面子。 拒绝弘见,就是拒绝这个群体,就是彻底和他们决裂,那么两者关系再无法挽回,如果对方依然不选择退却,那么就成了不死不休的结果。 一个出家人群体就如此强势,那么面对新法,那些地方豪强又会如何? 丁晋不惧怕威胁,也不畏惧硬碰硬的对决,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价值,无谓的匹夫之勇,是蛮干,是不智。
一时间,丁晋的心中充满了失落感,他确实希望能将新法最大程度地贯彻下去,这应该是任何一位有抱负的士大夫想要达成的伟业,虽然这套新法有着太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毕竟是真正代表民众利益,图谋国家富强的有为之法。 丁晋不知道新法的症结出在哪里,难道只是因为触动了一部人的利益?还是就像弘见和尚说的“急功近利”? 一些出家人,即便各有手段,还不能吓倒他,丁晋真正恐惧的是,落一叶而知秋,打击寺庙道观,不过是试探之举,而从其反应出来的情况看,那些真正具有大能量的人物,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跳出来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想要和他这位刺史大人斗一斗了。 这些暂且不去想他,眼前之务是要安抚好老和尚以及他身后那批难缠的出家人,事实上,别看他们现在跳得很凶,丁晋还不放在眼里,另有对付之策。 当下,丁晋叹了口气,似乎深有感触地道:“大师之言,本官实心有戚戚然,也只有大师才不避嫌疑,以忠言告诫,丁某在这里谢过大师。” 说完,很带感情地站起来弯腰作了个揖。 弘见口宣佛号,还了一礼,微笑道:“使君明白老僧的苦心就好。也不瞒大人,老僧今日前来,一为与故人叙旧,二为示以提醒,三嘛,乃是受人所托,负人情而来。其中有古刹主持,有道观真人,还有地方名士、贵绅豪族,他们无外托老僧求庇于大人而已。此辈虽不屑,但也可反应一二如今襄州地界对大人的物议,恐怕对官声有碍,大人不可不防啊。” 丁晋马上又作了一揖,这次是真心的感谢:“多谢大师。本官立身公正,倒也不惧宵小议论,不过既然民众多有非议,或许真是本官推行新法,急于求成之故,本官自当审慎自身,以使新法终成利民之政。” 丁晋的话,同样说得很隐喻,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但似乎又做了一定程度的保证。弘见却是比较满意,在老和尚听来,这应该就是丁刺史某种意义上的退让,至于具体协议,自然不能在这种场合言及,而且也不应该是他这个说客应该参与的。 当然,这只是弘见和尚一厢情愿的想法,虽然丁晋确实已经准备做一定程度的妥协,但不过是以退为进之策,打击襄州地方的宗教势力,是他早已酝酿的想法,有没有丁田法这一段插曲,都不能改变他的决心。 暂时安抚弘见以及他代表的势力后,两套新法继续有条不紊地展开。如预料般,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反对者,更强大的阻挠势力,丁晋等人抱着不求速战速决的原则,灵活运用“柔”字诀,能拿下的就拿下,能糊弄的就糊弄,能安抚的就安抚,不能硬碰的就死缠烂打,取得一些成绩后也不逼人太甚,聪明地选择妥协避让。 这样步履艰难地推行了两个月后,官府遇到的阻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大。因为那些豪门贵族也不是傻子,他们终于醒悟到此次实施的新法,绝不再是做个样子,而是确实要从他们手中剥夺某些利益,而且这部分利益是根本利益,没有退让的可能,他们必须团结起来,结合众人的力量和新法的执行者丁晋干,才可能保住自己及家族的利益。 这里要强调一下“新法的执行者”,准确地说新法执行者应该是一个团体。既然是团体,自然不可能是丁晋一个人,他虽然是新法推行的领导者,沈启堂算半个,但只靠他们二人,不可能独自完成这项庞大的任务。 事实上,这个团体同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括刺史府官吏、下辖各县、各衙官吏,甚至包括里乡这个最基层行政机构的乡绅族老们,他们直接面对面向百姓宣示朝廷的谕旨昭告、官府的政策法令,他们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在丁晋这个领导者之下。 因为,如果他们愿意,那政府的公事往往就会进行得很顺利;而如果他们不愿意,那必然成为坏事的魁首。 遗憾的是,此次新法推行,很显然已经触动了他们或者与他们有厉害相关的某些人的利益。 虽然,他们还没有公然加入反对者行列,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阳奉阴违、内外勾结之事,比比皆是,他们犹如蛀虫一般,正在疯狂侵蚀新法并不牢固的地基。 樊关令刘兹便成为他们和那些反对者们勾结下的第一位受害官员。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